第39章 进京赶考【求追读】(1/2)
时间就像河水,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会悄悄地流走。
光绪十八年也就是1892年春天,李嘉轩过完年就动身进京赶考了。李崇武本来想让他坐轮船走海路北上,但以李嘉轩的保守的性子並未同意呢。
李嘉轩最后选择了坐马车北上京城,为了安全,李崇武让他带上了李大和几个隨从,隨后他便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在往京城走的这一路,李嘉轩看见了:达官显贵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奢华生活;
也看到了普通百姓被压榨的一面,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种吃不上饭流浪乞討的人。
李大看到李嘉轩又一次给乞丐施捨,赶紧劝:
“老爷,再这样下去,我们还没到京城,钱就得光了。”
“哎,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李嘉轩也知道凭藉自己的一些施捨,无法让这些人真正的改变生活,但受到传统儒家教育的他,秉承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所以这一路他能救一点是一点,眼前所见的一幕幕也让他內心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隨即李嘉轩又在心中嘆道:
“这次可一定要中啊!”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看书认准 101 看书网,101????????????.??????超给力 】
因为手里钱不多了,所以李嘉轩强忍著心情快速赶路。
佛都有缘人,可能这些人都和他无缘了吧!
李嘉轩为了不见到这些让他难受的难民,最后选择了通过运河坐船北上。
可能是因为运河风平浪静,所以李嘉轩不晕船。
现在属於苦水季节,船有的地方需要縴夫们拉著。
李嘉轩站在船头,看到縴夫们卖力的干活,再转头看看船上达官贵人们喝酒划拳,感触的嘆气了一声。
“这位仁兄何故嘆气?”
李嘉轩看向这个说话的人,只见其一身名贵绸衣,年纪约30出头,精神焕发。
只不过他手里还拿著喝酒的杯子,仔细一看不正是刚刚在船上喝酒人之一嘛。
“没什么,只是一时思家而已!”
刘文辉知道李嘉轩是搪塞自己的。因为他分明看到李嘉轩往自己这群人看后,然后转向縴夫们才发出的感嘆。
刘文辉看著李嘉轩,可能是內心的驱动,也可能是感觉他与自己是一类人,所以开口解释:
“其实我们也不是在无故喝酒,只是心中鬱闷,借酒消愁罢了”,
刘文辉说完,还递给李嘉轩一个酒杯,示意一起喝。
通过交流,李嘉轩知道了刘文辉一行人的身份,原来他们都是一个家族之人。
刘文辉这次也是进京赶考,剩下的本家兄弟则是北上京城发展商业。
因为李嘉轩常常听李崇武吹嘘在上海怎么挣洋人钱,所以便和眼前这群人便閒聊起来。
接著李嘉轩发现刘文辉也是进京赶考的举人,顿感吃惊,毕竟刘文辉看起来可比他年轻多了。
两人同是举人,话题自然就谈到当下的时局。谈到认同点自然免不了一顿酒,当谈到分歧点,自然是各抒己见:
“李兄,我认为要想救国就需要发展实业,你看英吉利这些蕞尔小国不就是靠实业才强大的嘛!”
李嘉轩立马反驳:
“我认为实业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政治清明,官吏清廉,再加上全国上下一心,奋发图强,你看德意志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两人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不过都约定了,日后要是中了进士,两人按自己的想法实施,再来比较结果。
接下来閒聊时,刘文辉多次列举上海的繁华,当得知李嘉轩来自苏州时候,还特意问他认不认识,最近上海的风云人物李崇武。
刘文辉以为李嘉轩不知道李崇武的传奇事情,所以卖力的给他吹嘘。李嘉轩没想到自己的不孝子被別人如此推崇,他的脸色变化无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