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康王?(1/2)

“当然不是开玩笑,朕一言九鼎,怎会戏弄你!”

说罢,陈东再次上前,握住朱璉的玉手,“皇后,夜深了,咱们该休息了!”

面对陈东这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开国之主,朱璉知道自己反抗不了,罢了,闭上了眼睛,半推半就的被抱起。

一夜过后,陈东照例早起,朱璉也睁开美眸,睫毛细长的眼睛很是水润。

“皇后你的身材很润,朕很喜欢!”

朱璉面对这样直白的话,脸色也是红润,“谢陛下夸奖!”

陈东在侍女的服侍之下穿好了衣服,隨后下旨道,“朱皇后品行端庄,才貌出眾,封为璉妃,魏安你去叫中书舍人起草詔书。”

“诺!”

三天时间,东京这座北宋都城已经被明军全部控制 ,十几万大军驻扎在东京城。

在东京的垂拱殿內陈东开始了第一次朝会,远在燕京的韩世忠都亲自跑过来参加。

朝会之上,陈东坐好,赵宋的百官和明军武將纷纷下跪,“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平身!”

等诸位官员站好之后,陈东道,“如今东京已下,我大明要迅速一统山河,如今关中,晋阳,山东等地还未收復,朕决定三路出击,一举收復天下。”

“第一路,由李虎带领十万大军从潼关直扑关中,再顺道攻略汉中,再由汉中攻略巴蜀!由於巴蜀有剑门关等天险之地,特批一万枚轰天雷给李虎。封李虎为镇西將军,明日出发。”

李虎又等到了单独带兵出征的机会,出列 抱拳,“臣领旨!”

“第二路由刘威远带队,领兵五万,从朔州直扑晋阳,顺势攻略周围的秦峰路,永兴军路!”

刘威远听到也有自己单独领一军,高兴的道,“臣领命!”

“第三路由方七佛领三万兵,直扑山东,收復全境!”

“臣领旨!”

陈东下完军令,这时候张邦昌等人道,“启奏陛下,如今大宋官家已归顺大明,陛下可以让人赵宋官家加盖圣旨劝降,这样,各地的守將自然会望风而降!”

“好主意!把赵桓带上来!”

赵桓和赵佶父子被软禁在皇宫不远处的一处宅子,王林派了五百玄甲军看守。

赵桓一上殿便跪地行礼,“参见陛下!”

“安乐公,朕找你来是有事叫你办,你既已归顺大明,大宋的官员自然也是我大明子民,你写一封詔书,命令赵宋所有的官员向我大明投效。”

赵桓来之前以为是什么大事,原来是这事,鬆了口气,“这个不难,陛下让人取纸笔来,我现在就写!”

魏安早就准备好了纸笔,亲自端著墨汁和纸上来,“安乐公这是上好的墨汁,请!”

赵桓拿起笔,开始写詔书,“门下,朕自即位,兢兢业业,宵衣旰食,为力保祖宗基业,奈何天命不在我大宋,.....今朕已率满朝文武归顺大明皇帝,大宋各地无论百姓官员不可抵抗,应当顺应天时,速速归顺大明天兵,钦此。”

赵桓安静的写了一刻钟,魏安加盖了宋朝玉璽,印在上面。

陈东拿起这篇詔书看了一遍,文笔不错,“不错复印这詔书几十份,传到各地!”

“安乐公能为我大明分忧,不知道有何要求?”

赵桓闻言,激动的 开口道,“稟陛下,我有一妻子名叫朱璉,我二人情投意合,请陛下归还我妻,其余的臣都不要!”

陈东暗道糟糕,笑著道,“这个朕做不到,你换一个!”

赵桓大惊,“为何不行,难道皇后死了?”

“倒也不是,只是朕昨夜见到一美妙女子,便宠幸了那人,后来得知那便是朱皇后,朕为表迁移已经封朱皇后为妃,你现在要朕归还美人,朕乃皇帝一言九鼎,怎么能出尔反尔!”

啊,赵桓感觉晴天霹雳,自己的皇后被抢了,赵桓此时也体会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待遇,小周后被宋太宗临幸的无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陈东拍著赵桓的肩膀安慰道,“安乐公不必这样,天下女子何其多,这样,朕再帮你找一个美人当妻子。”

“不用了!”赵桓苦笑著脸,从皇帝到安乐公,自己已经享受了人间顶级的富贵,现在除了朱皇后,便没有让赵桓惦记的,可如今皇后似乎成了別人的妻子,赵桓很是痛苦。

赵佶见儿子不要赏赐,便站出来道,“陛下,臣有许多妻妾还在宫中,可否归还於臣?”

赵佶四十几岁的人了妃子也都是差不多四十多,对於陈东来说太老了,没有兴趣,於是便道,“行,稍后朕会让人送回你的府上。”

不过韦贤妃被陈东留了下来,只因他有个儿子康王赵构如今不知怎么的被赵佶派往关中招兵,如今大宋最后的抵抗力量都在关中。

关中长安,如今十七岁的康王赵构在关中奉皇命招兵,已经招募了十万兵马,不久前,王宣等残兵加入进来,如今东京的情况不明。

康王赵构的军帐之中,步军都指挥使马扩拿著一封詔书走了进来,“不好了康王殿下,东京城被明军所破,太上皇以及满朝文武已经投降明朝,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心腹王伯彦道,“康王殿下,当初大唐爆发安史之乱,唐肃宗灵武即位拯救了大唐江山,如今太上皇和官家被俘,你就是大宋最后的希望啊,请康王即皇帝位,带领我等再造大宋。”

从龙之功,王渊,马扩,王宣等大將闻言也觉得有理,,纷纷下跪劝进,“请陛下即位!”

王渊道,“虽然东京丟了,可是我大宋还有晋阳,关中汉中巴蜀等地,成都天府之国,道路难行,还有各处天险,请陛下即位之后前往成都建都。”

如今潼关丟失,关中 汉中都暴露在明军的眼皮下面,確实只有成都能保证新朝的安全。

赵构不过十七岁的少年,一下被拥立为帝,“推辞道,父皇和皇兄被俘虏,我僭越称帝,诸位是限我於不义啊!”

“如今宗室被一网打尽,陛下乃是唯一逃脱的皇子,忍心看我大宋就此灭亡?”

赵构推辞了下,“不行,我父皇如今已投降明朝,我如今即位岂不是背叛父皇。”

“殿下若不称帝,难道就想成为阶下囚?如果是这样,那臣等无话可说。”

赵构闻言,面露难色,最后点头,“既如此,那朕便在长安称帝,遥尊父皇为太上皇,即位的事宜就由爱卿去操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