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赵佶,陈东他要干什么(1/2)

建康城中,如今宋牧作为三司使,掌管霸府麾下的盐铁度支户部,身为计相,位高权重。

宋牧三十余岁,但是面对十七岁的参知政事徐文平辈论交,毕竟徐文和吴王是同村起兵的元老,谁也比不上。

宋牧道,“徐相,我现在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啊,李虎大军需要我调度粮草,方七佛也要我调度粮草,如今吴王御驾亲征燕云十六州,几十万人吃马嚼,也需要我三司转运粮草,我这几天忙得脚不著地,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来不及。”

徐文打趣道,“吴王这是看中你,別人谁有这个机会调动几百万石粮食,你要是不愿意我可以帮你!”

“算了,为了吴王的大业,下官还是能苦一苦的!”

宋牧嘴上叫苦,但是却不愿放手,毕竟这是在创业时期,如果不多立功劳,日后吴王开国如何分到功劳爵位,因此宋牧吩咐三司的人全部加班,这几个月就在三司打地铺,吃住都在上班,大军粮草不能有差错。

钱会和柳平,范元吉三人因为算术出眾,被宋牧调入三司,钱会任命为盐铁使,柳平被任命为度支使,陈东看范元吉和一位大明的故人有点相似,於是破格提拔,大手一挥范元吉被任命为户部尚书。

三人中范元吉年纪最小,二十出头,被吴王看中,一步登天成为户部尚书,朝廷从三品大官,同科的柳平和钱会都忍不住嫉妒了。

三司衙门中,范元吉精於计算统筹所有府库钱粮,如今吴王府从各大户家里收走加上税收的粮食有一千万石粮食。

十万大军一个月作战需要吃二十万石粮食,加上运输损耗,十万大军一个月要消耗三十万石粮食,加上运输民夫十万,十万大军一个月要消耗五十万石粮食,范元吉计算这些损耗,感觉国库的钱粮在迅速消耗,心疼不已。

范元吉向宋牧稟报导,“计相,现在各地粮仓 存粮总共一千万石,三路大军出征一年消耗共需一千八百万石,秋收差不多能收一千万石粮食,但是大军还缺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才能支撑到秋收!”

宋牧道,“优先保证吴王大军的粮草供应,至於李虎和方七佛大军我会想办法。”

“是!”

宋牧找到徐文,告诉了大军缺粮的情况,徐文想了一会便道,“我给李虎方七佛写封信,让他们就地向当地大户借点粮草,借到的粮食不必运到建康,其余的银钱按例上交,如此应当够了!”

“可行!”

过了长江,陈东亲自带队的十万大军中,有七千骑兵,这点骑兵还是搜颳了民间的战马来的,可见大宋有多缺马。

想到这里陈东不禁暗骂赵二无能,高粱河之战打输,丟掉了冀北养马地,连马场都没有。

现在整个大宋的马加起来都不超过五万头,而且还是普通的马,勉强能骑著跑,想和辽国金国骑兵对冲根本不可能。

陈东亲率的十万大军行军朝著徐州进发,汴梁城中赵佶也收到了驛马的线报,

“稟报官家,吴王亲率十万大军北上,还有百里便到徐州!”

赵佶慌乱的问道,“看清楚了是十万大军?”

“是的,斥候们十波探子都確定!”

赵佶嚇的说话不利索,“他们要干什么,朕已经割让了南方,双方已经协议停战,反贼还要咄咄逼人不成,”

探子道,“反贼的旗號是打著收復华夏故地,收復燕云十六州的,似乎並不是来打东京!”

赵佶闻言先是一喜,然后又怒,“燕云十六州已经有宗爱卿已经去打了,陈东想要摘桃子吗?无耻下流。诸位爱卿谁可去劝说陈东退兵!”

一眾官员面面相覷,谁也不愿去,黄门侍郎张邦昌出列道,“李纲相公有经验不如就让李相公去劝说反贼!”

对对,是啊,是啊,对於张邦昌的提议,大臣们纷纷点头赞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