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疯狂的计划,自己造心臟(2/2)

“材料组跟我来,我们先討论內胆的具体配方。”

几位材料学博士站了起来,跟著李赫走出会议室。

剩下的专家们面面相覷,然后也开始各自行动起来。

理论组聚集在王院士周围,开始討论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备组围著那些图纸,重新评估製造的可行性。

整个实验楼突然变得忙碌起来。

走廊里响起匆忙的脚步声。

办公室里传出激烈的討论声。

计算中心的印表机开始日夜不停地工作。

李赫带著材料组来到三楼的一间实验室。

这里摆放著各种化学试剂和分析设备。

“我们要製造的不是普通的陶瓷內胆。”

李赫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复杂的结构图。

“这是一个多层复合结构。”

“內层是高纯氧化铝,保证化学稳定性。”

“中层是氧化鋯增韧层,提供机械强度。”

“外层是氧化硅保护层,防止热震开裂。”

材料学家们仔细观察著结构图。

这种多层复合设计確实比单一材料更有优势。

“关键是各层之间的结合。”

一位博士提出了核心问题。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係数不同,在高温下很容易產生应力集中。”

李赫点头认同这个担忧。

“所以我们需要设计梯度过渡层。”

他在黑板上补充了更多细节。

“每两层之间都有一个成分渐变的过渡区域。”

“氧化铝含量从100%逐渐降到0%。”

“氧化鋯含量从0%逐渐升到100%。”

“这样就能避免突然的性能跳跃。”

这个设计思路让材料学家们眼前一亮。

梯度材料的概念虽然不新,但在陶瓷內胆上的应用確实很有创意。

“具体的配方呢?”

另一位博士问出了实际问题。

李赫走到实验台前,开始称取各种粉末。

“氧化铝粉末,纯度99.5%,粒径0.5微米。”

“氧化鋯粉末,纯度99%,粒径0.3微米。”

“氧化硅粉末,纯度98%,粒径1微米。”

他的动作很熟练,显然对这些材料非常了解。

“还需要添加少量的烧结助剂。”

“氧化镁,0.5%。”

“氧化钙,0.3%。”

“氧化釔,0.2%。”

每种添加剂的比例都很精確,小数点后都保留到一位。

材料学家们在旁边仔细记录著这些配方。

“为什么选择这些助剂?”

有人提出了疑问。

“氧化镁能够促进氧化铝的烧结,降低烧结温度。”

李赫一边称量一边解释。

“氧化钙能够改善陶瓷的韧性。”

“氧化釔能够稳定氧化鋯的晶型,防止相变开裂。”

每一个选择都有其科学依据。

“混合工艺呢?”

“球磨24小时,转速200转每分钟。”

李赫將称好的粉末倒入球磨罐。

“球磨介质用氧化鋯球,直径5毫米。”

“球料比3:1。”

“加入適量的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

球磨机开始运转,发出低沉的隆隆声。

“24小时后,我们就能得到均匀混合的陶瓷粉料。”

李赫看著正在运转的球磨机。

“然后进行压製成型,最后烧结。”

一位博士看了看手錶。

“现在是下午三点,24小时后就是明天下午三点。”

“我们明天就能开始压製成型了。”

李赫点头。

“明天下午压制,后天装炉烧结。”

“如果一切顺利,一周內我们就能得到第一批內胆样品。”

这个进度让材料学家们既兴奋又紧张。

一周內完成从配方到成品的全过程,这在材料研发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李赫的自信和详细的技术方案,让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个奇蹟可能真的会发生。

“我需要从红星厂调一个人过来。”

李赫突然说道。

“刘师傅,我们厂最有经验的烧结工。”

“具体的烧结操作,需要他来完成。”

王院士点头同意。

“我马上安排人去联繫红星厂。”

当天晚上,实验楼里依然灯火通明。

三个攻关组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

理论组在计算中心里建立数学模型。

设备组在绘图室里修改机械图纸。

材料组在实验室里监控著球磨过程。

李赫在各个组之间来回奔波,协调著整个项目的进展。

他的眼中没有疲惫,只有一种即將迎来突破的兴奋。

这不仅仅是在製造一台机器。

这是在用行动统一思想。

这是在锻造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