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顛覆认知,非平衡態的幽灵(2/2)

“烧结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剧烈的非平衡態过程。高温、高压、化学反应、相变,整个系统处於极度的不稳定状態。”

他的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移动,画出了复杂的温度曲线和压力图表。

“传统工艺的目標是儘快让系统达到平衡態,消除所有的不稳定因素。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李赫停下笔,看向在场的专家们。

“结果是我们得到了一堆'死掉'的材料。它们很稳定,但也很脆弱。”

工程师组的负责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在实际生產中確实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那么,如果我们不让系统达到平衡態呢?”

李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复杂的三维图形。

“如果我们精確控制烧结过程,让系统始终处於一个特定的非平衡態呢?”

他指著图形的中央部分。

“在这种状態下,材料內部的原子不会简单地排列成规则的晶格,而是会形成复杂的自组织结构。”

物理学家站了起来,走到黑板前仔细观察那个三维图形。

“这种结构是动態的,是活的。它能够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而自適应调整。”

李赫的声音越来越激动。

“我们要让材料內部的原子,在剧烈的能量交换中,自己'活'过来,自己'选择'最优的结构去生长!”

“等等。”

物理学家终於开口了。

“你说的这些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如何控制?非平衡態过程本质上是隨机的、不可预测的。你这不是在做科学实验,而是在向上帝祈祷!”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爭论。

“隨机性確实存在。”

李赫承认了这一点。

“但隨机不等於不可控。”

他走到黑板的另一侧,开始画一个更加复杂的示意图。

“关键在於,我们要建立一个能够引导隨机过程的框架。”

图形越来越复杂,上面布满了箭头、曲线和各种符號。

“我们不是要消除隨机性,而是要利用隨机性。让隨机过程在我们设定的边界条件內自由演化。”

他指著图的中央部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一种材料,而是一个——微观生態系统。”

这句话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生態系统?”

有人小声重复著这个词。

“没错,生態系统。”

李赫转身面对大家。

“在这个微观生態系统中,不同的相、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化学成分,它们之间相互竞爭、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他开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复杂的网络图。

“硬质相提供强度,韧性相吸收裂纹能量,界面相协调应力分布。它们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材料学家们开始窃窃私语。

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天马行空,但確实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这样的系统中,硬度和韧性不再是矛盾的对立面。”

李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新的公式。

“它们是相互协调的统一体。当外力作用时,系统会自动调整內部结构,在保持硬度的同时提供韧性。”

王元植院士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仔细听著李赫的每一句话。

现在,他缓缓站了起来。

“孩子,你的理论很有启发性。但是,如何在实践中实现?”

老人的问题直击要害。

“具体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李赫拿起讲台上的那叠稿纸,翻到其中一页。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设计烧结工艺。”

他开始念出上面的数据。

“温度不再是简单的升温-保温-降温,而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循环。每个阶段都有精確的温度、压力、气氛控制。”

工程师们开始记录这些参数。

“其次,我们需要重新配置原料。”

李赫翻到另一页。

“不再追求高纯度,而是精確控制杂质的种类和比例。每种杂质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它们是生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材料学家们交换了一下眼神。

这个思路確实是全新的。

“最后,我们需要实时监控和反馈控制。”

李赫看向自动化控制专家们。

“烧结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要被捕捉到,系统要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参数。”

控制专家们点了点头。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这就是我们的技术路线。”

李赫放下稿纸,环视全场。

“不是在实验室里製造完美的样品,而是在工厂里培育活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