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院士的办公室与未来的蓝图(2/2)

“王老,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

“原位反应烧结能做到的,比您想的要多得多。”

王院士前倾的身体瞬间僵住,整个人锐利得像一把出了鞘的剑。

“你说!”

“这次的莫来石和赛隆相晶须,解决了韧性的问题。”

李赫的思路清晰,语言精准得像手术刀。

“但只要我们调整配比,改变烧结的气氛和温度,就能在碳化硅里,长出別的东西来。”

“比如,碳化鈦或者二硼化鈦颗粒。”

王院士捏著藤椅扶手的手指猛然收紧,骨节发白。

“那东西,硬度、耐磨性会到另一个级別。我们那些啃不动的高强度特种合金,就有专门的刀具去切了!”

“再比如,我们加点氮化硼,让材料內部形成可以滑动的层状结构。”

“那我们就能搞出一种既能自己润滑,又耐一千多度高温的怪物材料。”

李赫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砸在王院士的心坎上。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

“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瓦。”

李赫抬起头,直视著王院士。

“这些过去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只能捏著鼻子高价进口的东西,都有了自己造的可能。”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窗外偶尔传来一两声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显得格外遥远。

王院士靠在藤椅上,一动不动。

他看著眼前这个年轻人,最初的激动和欣慰,已经彻底被一种深不见底的震撼所吞没。

这不是什么技术构想。

这是一幅展开在他面前的,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先进材料工业的宏伟蓝图。

而画出这幅图的,是一个十九岁的学徒工。

他展现出的格局和视野,已经把在场这位国內最顶尖的院士,远远甩在了身后。

许久。

王元植院士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那口气仿佛带著千钧之重。

他颤抖著手,拿起了桌上的黑色电话,拨了一个號码。

电话几乎是秒接。

“是我,王元植。”

老人的声音,一瞬间变得无比严肃,带著不容置疑的份量。

“原定下午的匯报会,我建议,立刻就开。”

“地点,就在我办公室。”

“让所有『843项目』专家组的同志,全部过来。”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咬得极重。

“对,所有的人!”

掛断电话,王院士的视线重新回到李赫身上。

那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眼神,有欣赏,有期望,更有一种託付国运的凝重。

“李赫同志。”

老人的称呼,再次变了。

“国家对『843项目』的重视程度,是最高级別的。”

“它关係到我们下一代的核心装备,能不能把腰杆挺直了!”

“今天,你什么都不用管。”

王院士站起身,走到窗边,看著窗外那片灰色的建筑群。

“过去,咱们是摸著石头过河,跟在別人屁股后面吃灰。”

老人猛地转过身,白的头髮在阳光下闪著银光。

“现在,你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一个让我们自己说了算,自己定义游戏规则的机会!”

李赫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却又磅礴浩瀚的力量,正通过这位老人,通过这间简陋的办公室,向他奔涌而来。

那是国家的意志。

是对顶尖人才的渴求。

更是一种沉甸甸的,属於这个时代的使命。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一切都不同了。

他不再是那个只为弥补遗憾的重生者。

一场真正由他主导的,即將顛覆整个中国工业格局的风暴,將从这间堆满旧书的办公室里,正式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