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纸带上的代码,80年代的「编程」!(1/2)
那个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厂跟过来的技术员,姓赵,叫赵立新。
他三十出头,戴著一副金丝边眼镜,白衬衫的领口扣得一丝不苟。
他是一重最年轻的技术骨干,负责的就是精密仪器的电控部分。
当他看到那台老掉牙的穿孔纸带机时,脸上的表情,从错愕,到不解,最后变成了一种混杂著愤怒与轻蔑的冷笑。
“李总工。”
赵立新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著灯光,遮住了他眼中的情绪。
“您是在开玩笑吗?”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这安静的塑料棚里,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这台烧结炉的控制精度,设计要求是微秒级的响应。”
“您打算用这个……这个博物馆里的东西,去控制它?”
李赫没有看他。
他只是用一块乾净的布,仔细擦拭著纸带机上每一个布满灰尘的按键,动作轻柔,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李总工,我必须提醒您。”
赵立新的语气加重了。
“这不是儿戏,这是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科学依据。”
“用继电器和穿孔纸带,去实现动態反馈控制,这在理论上,根本行不通!”
“它的延迟,是以毫秒甚至秒来计算的!炉內的情况瞬息万变,等您的纸带转到下一个指令,炉子早就炸了!”
他的话,说出了在场所有技术人员的心声。
罗工的嘴唇动了动,想替李赫说几句,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因为赵立新说的,是教科书上的真理。
是这个时代,所有工业控制领域的从业者,都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
而李赫现在要做的,就是公然挑战这一切。
李赫终於擦完了机器。
他抬起头,平静地看著赵立新。
“理论,是用来打破的。”
说完,他不再理会任何人,抱著那台纸带机,转身走出了塑料棚。
他走进了一间閒置的办公室。
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这一关,就是三天三夜。
没有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秦主任派人送饭过去,饭菜放在门口,第二天去收,发现原封未动,只是暖水瓶里的水空了。
罗工和几个厂里的老师傅,急得在门外团团转。
他们几次想敲门,手抬到半空,又放下了。
他们看不懂李赫要做什么,但他们选择相信。
这种相信,盲目,却又坚定。
赵立新没他们那么好的耐心。
第一天,他抱著双臂,在走廊里冷眼旁观。
第二天,他直接找到秦主任,递上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报告,要求立刻中止李赫“不负责任的破坏行为”,並请求上级派专家组介入。
秦主任把报告压在了抽屉最底下,只回了他一句。
“出了事,我一力承担。”
到了第三天,赵立新彻底失去了耐心。
他直接越过项目组,给京城总部和一重总厂,同时发去了一封加急电报。
电报的內容很简单。
“红星厂项目总装环节出现重大问题,总设计师李赫固执己见,採用五十年代落后技术,项目面临失败风险,请求立刻干预。”
这封电报,是一颗炸弹。
而此时,身处风暴中心的李赫,对此一无所知。
办公室里,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只有一盏昏黄的檯灯亮著。
空气中瀰漫著浓重的,劣质香菸和纸张混合的味道。
地上,墙上,桌子上,铺满了图纸。
上百张图纸。
上面没有复杂的函数,没有高深的公式。
只有一种最基础,最原始的电气符號。
线圈,触点,常开,常闭。
这些符號,组成了一个个看似简单,实则环环相扣的逻辑单元。
与门,或门,非门。
李赫用这个时代最基础的继电器逻辑,正在徒手搭建一个原始的“中央处理器”。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
手指被香菸烫出了几个水泡,他却浑然不觉。
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这个由0和1构成的,二进位的世界里。
脑海中,未来四十年那些成熟的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逻辑,被他一点点拆解,简化,翻译成这种最古老的“语言”。
这是一个无比痛苦,也无比精密的过程。
任何一个触点的错误,都会导致整个逻辑链的崩溃。
当最后一张逻辑图绘製完成时,他整个人向后倒去,重重地靠在了椅背上。
房间里,烟雾繚绕。
他看著满屋的图纸,那是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巨大的成就感。
他没有休息。
他坐直身体,將那台老旧的穿孔纸带机,搬到了桌子中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