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被忽略的「变量」,和一张未来的图纸(2/2)

而是对整个烧结过程的,“动態控制”!

这种精確到气压、电压、气氛浓度的控制,別说他们这座土炉了。

就是把德国最先进,最昂贵的烧结炉搬过来,也根本做不到!

这根本就是一条死路!

刘明和张远两个年轻人,已经彻底傻了。

他们终於明白,自己闯的祸,不是烧坏了一炉材料那么简单。

他们是亲手证明了,师父创造的那个奇蹟,是一条走不通的绝路。

悔恨与恐惧,啃噬著他们的心。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沉寂中。

李赫动了。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走回了车间角落里,那张属於他的,铺著一层铁屑与油污的工作檯。

这个动作,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们看著那个单薄的背影,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吱嘎——”

木凳被拉开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李赫坐下,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沓乾净的绘图纸,还有一支被削得极尖的铅笔。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在所有人震惊、茫然、绝望的注视中。

李赫俯下身,铅笔的笔尖,落在了雪白的纸上。

“沙沙沙……”

细微而又清晰的摩擦声,成了此刻车间里唯一的声音。

他一边画,一边开口,声音平静得仿佛在敘述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所以,我们下一步的任务。”

“不是烧陶瓷。”

“而是,造一台我们自己的炉子。”

他的手很稳。

线条精准,流畅,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

一个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设备轮廓,开始在图纸上逐渐浮现。

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炉膛。

而是一个由无数个精密部件构成的,充满了工业美感的复杂系统。

“我们需要一个完全密闭的烧结腔体,隔绝外界大气的一切影响。”

图纸上,出现了一个带有复杂法兰结构和密封圈的圆柱形腔体。

“我们需要一套独立的气体循环系统,可以精確输入氮气、氬气,或者其他任何我们需要的惰性气体,来主动创造和控制炉內气氛。”

一排排纤细的管道,精密的阀门,流量计,在腔体外围生成。

“我们需要一套程序温控模块,用可控硅移相调压,配合热电偶,实现对升温曲线的微秒级精確控制。我要它升一度,它就不能升一点一。”

一个画著电路逻辑的方框,被连接到炉体的加热元件上。

“我们需要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炉內气压变化,並与进气阀门形成闭环反馈,將气压波动控制在千分之一帕以內。”

几个微小的传感器符號,被標註在腔体的不同位置。

“我们还需要一个真空泵组,在烧结前,能將腔体抽成高真空状態,彻底清除一切杂质气体。”

……

李赫每说一句话,图纸上就多出一部分匪夷所思的结构。

他说得平淡,画得从容。

可这些话,这些线条,听在在场专家们的耳朵里,不亚於一声声天雷。

他们呆呆地看著。

看著那个年轻人,用一支最普通的铅笔,在一张最普通的纸上,构建著一个他们只在国外最顶尖的学术期刊上,才隱约见过的,属於未来的工业设备。

罗工的嘴巴,无意识地张开。

吴敬同的眼睛,一眨不眨,眼球上布满了因为极度震惊而爆出的血丝。

他们感觉自己的大脑,那颗装满了中国最顶尖材料学知识的大脑,已经彻底停止了运转。

“沙。”

铅笔的最后一笔落下。

李赫直起身,轻轻吹掉图纸上的铅屑。

他將那张画满了复杂线条与符號的图纸,推到了工作檯的中央,推到了所有专家面前。

图纸的右下角,標题栏里,写著一行刚劲有力的,不属於这个时代的字。

【全自动可控气氛程序烧结炉-设计草案】

罗工颤抖著,伸出手。

他的指尖,轻轻触碰在那张还带著铅笔余温的图纸上。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零件標註,那些他连看都看不懂的结构符號。

他的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

许久,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那声音嘶哑,乾涩,充满了巨大的不真实感。

“这……这东西……”

“光是上面这个高真空法兰,这个可控硅调压模块,还有这个千分之一帕的压力传感器……”

他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是深深的震撼与茫然。

“我们厂……一个零件都造不出来啊!”

这句绝望的话,让刚刚升起一丝希望的眾人,再次坠入冰窟。

是啊。

图纸再先进,再完美,造不出来,就是一张废纸。

李赫脸上没有任何变化。

他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

“谁说,要我们自己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