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一封远信,和烧坏的第二炉(1/2)

李赫推开宿舍门的时候,一股独属於集体宿舍的,肥皂混合著潮湿水泥地的味道扑面而来。

房间里空无一人。

窗户开著一道缝,傍晚的风灌进来,吹动了桌上一沓积压的信件。

他走过去,拿起最上面的一封。

是厂办下发的学习文件,油印的字跡已经有些模糊。

他隨手翻了翻,都是些大话套话,便放到了一边。

下面几封,有家里的,也有几个老同学的。

他的手指在信封堆里拨动,忽然停住了。

那是一个牛皮纸信封,很薄,边角因为长途邮寄有些磨损。

信封上的字跡,清秀,雋永,带著一种女孩子特有的娟秀力道。

邮戳的地址是省城。

李赫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拉开椅子坐下,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的封口,抽出里面那张同样单薄的信纸。

信纸上,是熟悉的墨水馨香。

“李赫同志:见字如面。”

“厂里发的报纸,我看到了。『红星厂青年技术骨干李赫,攻克轴承核心技术难题』,標题写得真大,我读了好几遍。真为你高兴。”

“我们宿舍的同学都羡慕我,说我认识一个大英雄。我嘴上说没什么,心里却偷偷地高兴了好几天。”

李赫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牵动。

他的手指抚过那一行行清秀的字跡,眼前浮现出苏婉卿写信时,那副专注又带著浅笑的模样。

“对了,和你说一件有意思的事。”

“我们系里最近来了一位从西德回来的客座教授,头髮金黄,眼睛是蓝色的,讲课很有趣。他给我们开了一门选修课,叫《先进材料学导论》。”

“课上,他讲到了国际上最前沿的『陶瓷增韧』技术,用一种叫『氧化鋯』的东西,进行『相变增韧』。他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技术,能把陶瓷的韧性提高一倍。”

“同学们都听得目瞪口呆,觉得不可思议。”

“可我听著,却总觉得……好像没有你之前在信里跟我提过的那个『在陶瓷里长钢筋』的构想,来得……震撼。”

“我没敢跟別人说,怕他们笑我异想天开。”

信纸翻到了背面。

“李大总工,你现在肯定更忙了吧。上次你说要解决一个『脆』的问题,解决了吗?”

“什么时候,你也来我们大学,给我们这些只懂理论的学生,讲讲课呀?”

信的末尾,画了一个小小的,有些俏皮的笑脸。

李赫看著那个笑脸,紧绷了数日的神经,在这一刻彻底鬆弛下来。

连日来的疲惫,压力,算计,仿佛都被这封信纸上的淡淡墨香给冲刷乾净。

他將信纸仔细地,一遍又一遍地读著,脸上是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发自內心的笑容。

这笑容,如冬日暖阳,驱散了他眼底深处所有的阴霾与老成。

让他看起来,终於有了一个十九岁青年该有的样子。

“砰!”

宿舍门被人从外面粗暴地撞开。

杨卫东像一头闯进来的蛮牛,满脸煞白,胸口剧烈地起伏,连工作服的扣子都崩掉了一颗。

他扶著门框,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气,额头上的汗珠混著油污,顺著脸颊往下淌。

“师……师父!”

杨卫东的声音因为急促,完全变了调,带著哭腔。

“不好了!出大事了!”

李赫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

他將那封信纸,小心地,整齐地叠好,放回信封,再妥帖地揣进上衣內侧的口袋里。

做完这一切,他才抬起头,眼神已经恢復了古井无波的平静。

“说。”

只有一个字。

“是……是刘明和张远!”

杨卫东的声音都在发抖。

“他们……他们看您昨天成功了,心痒得不行,今天下午趁著大家休息,就……就偷偷用剩下那些废砂轮料,按您的步骤,又烧了一炉!”

李赫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结果呢?”

“结果……”

杨卫东的嘴唇哆嗦著,说不出话来,只是绝望地摇著头。

“炉子……炉子还没开,就听见里面传来『咔嚓』一声脆响!”

“肯定是裂了!彻底废了!”

“罗工他们几个专家不知道从哪听到了风声,全都赶过去了,正在现场发火呢!”

杨卫东说完,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