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压碎一切的,究竟是什么?(1/2)

“硬度!”

“我要测它的维氏硬度!”

这个词,像是一根救命稻草,让周围几个几乎失神的专家,眼神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光。

对,硬度。

热衝击性能再好,也只是一个维度。

材料的综合性能,终究要靠数据说话。

硬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局部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是材料力学性能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指標之一。

“我就不信,它还能硬过我们最好的淬火钢!”

罗工这句话,与其说是在给別人打气,不如说是在给自己催眠。

他需要一个能让他重新站稳脚跟的,符合他认知体系的科学依据。

吴敬同教授也扶起了摔在地上的眼镜。

镜片上已经有了一道裂纹,他却毫不在意地重新架在鼻樑上,那道裂纹正好將他的视线分割成两半。

他的声音也恢復了一丝学者的冷静。

“对,测硬度。”

“立刻去质检科,把厂里那台维氏硬度计调过来。”

罗工几乎是用命令的口吻,对早已嚇傻的杨卫东吼道。

杨卫东一个激灵,回过神来,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维氏硬度计。

那是红星厂的镇厂之宝。

八年前,从西德进口的莱兹牌精密仪器,专门用来检测厂里生產的,最顶级的模具钢和刀具材料。

平时宝贝得跟眼珠子似的,专门放在恆温恆湿的质检科一號实验室里,只有厂里最高级別的老师傅才有资格操作。

现在,为了一个赌约,要把它搬到这个尘土飞扬的七號车间。

半个小时后。

四个最精壮的工人,在质检科科长的亲自监督下,小心翼翼地用木板和撬棍,將那台沉重的,通体漆著墨绿色锤纹漆的机器,抬进了车间。

机器底座是厚重的铸铁,上面是精密的升降螺旋和加压槓桿,还有一个黄铜色的显微镜目镜,浑身上下都散发著一股严谨而昂贵的工业气息。

质检科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姓王,看到车间里的环境,心疼得脸都皱成了一团。

“罗工,各位专家,这……这环境可不行啊。”

“地上有震动,灰尘也大,会影响精度的。”

罗工根本不理他,大手一挥。

“少废话,马上调试好。”

王科长不敢再多言,只能指挥著工人,找了一块最平整的水泥地,用水平仪反覆校准,好半天才算把机器安顿下来。

罗工亲自走到机器前。

他脱掉了那件满是汗渍的蓝色工作服,只穿著一件白色的確良衬衫。

他甚至从口袋里掏出一块乾净的手帕,仔细擦了擦手,又擦了擦显微镜的目镜。

这个动作,充满了仪式感。

仿佛他不是在进行一次测试,而是在捍卫一场战爭的最后尊严。

周围的专家,全都围了过来,將那台硬度计围得水泄不通。

空气,再一次凝固。

李赫从地上捡起那颗已经完全冷却的,灰黑色的陶瓷球。

它在手里沉甸甸的,表面有一种温润的质感。

他走上前,將球稳稳地放在了硬度计的载物台上。

罗工的目光,从陶瓷球上扫过,最后落在了李赫的脸上。

那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轻蔑,只剩下一种冰冷的,决绝的审视。

他坐到操作位上,俯身,將眼睛对准了显微镜的目镜。

他转动调焦手轮,將载物台缓缓升起。

视野中,陶瓷球那灰黑色的表面,逐渐清晰。

他转动加压旋钮,设定了一个数字。

站在一旁的王科长看到那个数字,眼皮猛地一跳。

那是这台机器所能设定的,最大压力值。

二百公斤力。

这个压力,通常只在测试硬质合金时才会用到。

用它来压陶瓷?

这根本不是在测硬度,这是在搞破坏。

罗工没有理会王科长惊恐的眼神。

他调整好压头的位置。

那是一个用金刚石製成的,微小的四稜锥压头。

在显微镜的灯光下,闪烁著幽冷的光。

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物质。

一切准备就绪。

罗工的手,放在了那个红色的启动按钮上。

他深吸一口气。

整个车间,只能听到他沉重的呼吸声。

他按下了按钮。

仪器內部,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机转动声。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著那根缓缓下降的,连接著金刚石压头的金属杆。

它下降得很慢。

很稳。

终於,压头的尖端,接触到了陶瓷球的表面。

电机声变得沉闷。

压力,开始加载。

仪器侧面的压力表指针,开始缓缓地顺时针转动。

十公斤。

五十公斤。

一百公斤。

一百五十公斤。

指针平稳地上升,没有任何异常。

罗工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的心,也隨著那根指针,提到了嗓子眼。

终於,指针指向了那个红色的,代表著极限的数字。

二百公斤。

保压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