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这是科学?(1/2)
杨卫东愣住了。
金刚砂磨料?
那不是用来打磨金属零件的废料吗?又黑又硬,除了当垃圾处理,还能有什么用?
他想问,但看到李赫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
“好!我马上去办!”
杨卫东转身,几乎是跑著离开了车间。
李赫的目光,转向自己的两个徒弟,刘明和张远。
两个半大小子正站在那座巨大的土炉子前,一脸的茫然与惶恐。
“师父,咱们真要跟那帮专家对著干啊?”
刘明小声问,声音里带著哭腔。
“他们……他们看起来好凶。”
张远也附和道。
李赫走到他们面前,没有说什么大道理。
他只是伸出手,在刘明沾满油污的工装上拍了拍。
“怕,就站远点看。”
“不怕,就过来干活。”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两人,径直走向角落里一个用木板搭成的简易工作檯。
刘明和张远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挣扎。
几秒钟后,张远一咬牙。
“干!师父都不怕,我们怕个球!”
“对!跟他们拼了!”
刘明也攥紧了拳头。
两人快步跟了上去,像两个即將上战场的小兵。
车间门口,罗工和另外几位专家抱著手臂,冷冷地看著这一幕。
“哼,故弄玄虚。”
罗工的鼻子里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
他身旁那位戴著深度近视眼镜的,正是京城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吴敬同教授,国內研究陶瓷材料的第一人。
吴敬同推了推厚厚的镜片,语气里带著学者的严谨与困惑。
“罗工,我还是不明白,他要那些废弃的金刚砂磨料做什么?”
“金刚砂,化学成分是碳化硅。虽然也是一种陶瓷材料,但它的烧结温度和氮化硅完全不同,性质也天差地別。”
“把它们混在一起,只会互相污染,破坏材料的晶相结构。这……这违背了材料学最基本的原理。”
罗工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嘲讽。
“老吴,你跟一个野路子讲什么原理?”
“你就当看猴戏好了。”
“我倒要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很快,杨卫东就亲自带著工人,用板车拉来了几大麻袋黑色的金刚砂磨料。
李赫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开始筛。”
一声令下,刘明和张远立刻动手。
他们用最原始的办法,將磨料倒在细密的铁丝网上,下面垫著一层乾净的油布,然后两人合力,开始一下一下地晃动筛网。
黑色的粉尘,顿时在车间里瀰漫开来。
细密的粉末,像黑色的雪,簌簌地落在油布上。
整个下午,七號车间里都迴荡著筛网晃动的“哗啦”声,以及粉尘摩擦的“沙沙”声。
专家们就站在不远处,像一群监工。
他们看著那两个小子用最笨的办法,筛出了小半袋黑色的粉末。
然后,李赫的“表演”,正式开始。
他没有用任何精密的称量仪器。
他拿来一个洗乾净的搪瓷大碗,和一个工厂食堂里最常见的铝製饭勺。
他先从一个装著高纯度氮化硅粉末的袋子里,舀了三满勺,倒进一个巨大的搪瓷盆里。
那白色的粉末,细腻如霜。
接著,他又从另一个小罐子里,用一个小號的勺子,舀了一平勺白色的烧结助剂粉末,小心地撒了进去。
吴敬同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在干什么?用饭勺当量具?”
“不同粉末的密度、堆积比都不同,这样配比,误差会大到天上!”
“这根本不是科学实验,这是在厨房和面!”
他身边的几个专家也纷纷摇头,脸上的轻蔑之色更浓了。
然而,更让他们无法理解的一幕发生了。
李赫走到了那袋刚刚筛好的,乌黑的碳化硅粉末前。
他用同一个铝製饭勺,满满地舀了两大勺,毫不犹豫地倒进了那个装满白色粉末的搪瓷盆里。
瞬间,纯白的粉末中,混入了扎眼的黑色。
“疯了!他真的疯了!”
吴敬同再也忍不住了,他激动地抓住罗工的胳膊。
“罗工!碳化硅是强共价键化合物,烧结极其困难,而且它会和氮化硅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他这是在亲手製造一堆废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