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极限对决!淬火钢VS陶瓷珠!(1/2)

红星厂简陋的大会议室,被临时改造成了评审现场。

长条桌上铺著洗得发白的桌布,上面摆著一溜搪瓷茶缸。

省机械厅的刘厅长坐在正中,脸色很沉。他身边,是省机械研究所的刘总工和其他几位头髮白的专家,一个个表情严肃,像是在审阅一份决定命运的考卷。

周建斌,省一机厂的项目负责人,穿著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头髮梳得一丝不苟。他身后的团队,个个精神抖擞,与旁边疲惫不堪、满身油污的红星厂眾人,形成了扎眼的对比。

钱卫国站在刘厅长侧后方,像个尽职尽责的副手。他垂著眼,嘴角却忍不住勾了一下,视线时不时地扫过李赫。

他已经恢復了些许镇定。

灯亮了又如何?电机转了又如何?

昨晚那种程度的破坏,就算他们奇蹟般地修好了设备,也绝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內重新完成所有滚珠的精密研磨。

他篤定,李赫手里那个盒子里装的,不过是个样子货。

“既然双方的样品都已经准备就绪,那就开始吧。”刘厅长发话了。

“按照惯例,省一机厂先来。”

周建斌自信地走上前,打开了一个精致的铝合金箱子。里面,静静地躺著一套闪烁著银灰色金属光泽的轴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周建斌的声音洪亮而自信,“这是我们省一机厂,联合省钢铁研究所,歷时一年,攻关成功的『太行一號』高镍合金轴承。”

“採用的是目前国內最先进的真空熔炼技术,经过多道锻压和热处理工序,其强度、韧性、耐磨性,都达到了国內领先水平。”

他將轴承小心翼翼地安装在测试台上。那是一台精密的轴承测试机,仪錶盘上的指针,崭新而明亮。

“启动测试。”

隨著周建斌一声令下,测试台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开始缓缓加速。

仪錶盘上,转速的指针稳步攀升。

一千转。

三千转。

五千转。

整个会议室里,只剩下电机平稳的运转声,还有专家们低声的议论。

“噪音控制得相当不错。”

“温升也很稳定,五千转下,运行五分钟,温度只上升了八摄氏度。”

刘总工拿著记录本,一边看仪表,一边点头。

周建斌的脸上,露出了胜利在握的笑容。他瞥了一眼杨卫东,对方脸色难看,手心沁出了汗,紧紧攥著,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又看了一眼李赫。

李赫还是那副样子,靠在墙边,像个局外人,只是平静地注视著测试台。

装模作样。

周建斌心里冷哼一声。

“加载!”

他再次下令。

测试台的一侧,液压装置开始施加压力,模擬轴承在实际工况下承受的巨大载荷。

仪錶盘上,载荷的数字,从一百公斤,跳到三百公斤,最后稳稳地停在了五百公斤的位置。

电机运转的声音,只是稍微沉重了一些,依旧平稳。

“漂亮!”一个专家忍不住讚嘆出声,“五千转速,五百公斤载荷,还能保持这么低的噪音和温升,『太行一號』,名不虚传啊!”

周建斌的腰杆挺得更直了。

他享受著这种万眾瞩目的感觉。

测试结束,“太行一號”的各项数据,都堪称完美。

会议室里的气氛,对红星厂来说,已经压抑到了极点。那些跟著李赫奋战了一夜的老师傅们,脸上的光彩,一点点黯淡下去。

对方太强了。强得让人绝望。

“好了,下一家。”刘厅长看了一眼红星厂这边。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李赫身上。

李赫没有说话。

他默默地走上前,將那个破旧的木盒子,放在了测试台上。

他打开盒子,取出了那套黑色的陶瓷轴承。

和“太行一號”那光彩夺目的金属质感不同,这套轴承,黑得深邃,黑得內敛。那十三颗黑色的滚珠,不反射任何光线,仿佛能吸收一切。

周建斌看著那套“土里土气”的轴承,不屑地撇了撇嘴。

李赫一言不发,將轴承安装在测试台上。他的动作不快,但每一步都精准而稳定。

“开始吧。”李赫对著负责操作测试台的师傅,轻声说了一句。

电机启动。

嗡——

会议室里针落可闻。

如果不是看到轴承在高速旋转,很多人甚至会以为机器没有启动。仪錶盘上,噪音分贝的指针,几乎没有动。

“这……”刘总工猛地站了起来,凑到测试台前,侧耳倾听,“怎么会这么安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