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专家盛讚,对手的「完美」方案!(1/2)

省工业厅三楼的大会议室,又闷又热。

天板上那台老旧的吊扇有气无力地转著,搅起来的不是风,全是屋里那股子陈年菸草、汗水和纸张混在一起的,属於八十年代机关特有的味道。

长条会议桌上,铺著洗得发白的墨绿色绒布,摆著一排排印了“南江省工业厅”字样的搪瓷茶缸。

主席台上,省厅的领导们神情严肃,指间夹著烟,青白色的烟雾在他们面前繚绕不散。

台下,是各兄弟单位的代表,还有几个专程从外地请来的头髮白的轴承专家。

当李赫跟著杨卫东,一行人走进会场时,几十道视线“刷”地一下全扫了过来。

所有人的视线都在他们胸前那个白底黑字的“红星机械厂”布条上停了一下。

然后,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就冒出来了。

不是看对手的警惕。

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还混著点不加掩饰的轻视,甚至有几分看好戏的同情。

李赫的眉头极轻微地动了动。

他的视线掠过全场,精准地落在了第一机械厂的席位上。

那边坐著的一群人,跟红星厂这边简直是两个世界。

他们穿著崭新的蓝色工装,领头的几个人甚至穿著当时还很稀罕的“的確良”衬衫,头髮梳得油光水滑。

技术科长王建军,正侧著头,跟身边一个头髮白的专家低声说著什么,脸上是藏不住的讥讽和得意。

就在这时,坐在杨卫东身后的钱卫国,不经意地抬了下头。

他的视线和远处的王建军在空中碰了一下。

王建军对他露出了一个心照不宣的,胜利者才有的笑。

钱卫国飞快地低下头,嘴角,却在没人看见的角度,慢慢勾起一抹阴冷的弧度。

这一下,快得几乎没有痕跡。

却被李赫的余光,抓了个正著。

他的心没有往下沉,反而彻底冷了下来,脑子前所未有的清晰。

(请记住 追书认准 101 看书网,?????????s??.???超讚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他瞬间明白了那些古怪视线的来路。

一场为他,为红星厂精心准备的鸿门宴,已经开席了。

“咳。”

主席台中央,省工业厅的副厅长清了清嗓子,对著话筒说了一段冗长的开场白,强调这个项目何等重要,对国家工业发展有何等的战略意义。

终於,他宣布道。

“下面,有请省第一机械厂总工程师,陈实同志,上台介绍他们的竞標方案。”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一阵克制而热烈的掌声。

第一机械厂的席位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站了起来。

头髮梳得一丝不苟,已经白,身上穿著一套熨烫得笔挺的灰色中山装,每一颗扣子都扣得严严实实。

他就是陈实,陈工。

一个在南江省工业界,乃至全国机械领域,都极具分量的名字。

他走到台前,先是对著主席台的领导们微微鞠躬,又对著台下的专家和代表们点头示意,每个动作都透著老一辈技术专家的严谨沉稳。

他没急著开口,而是从助手手里接过一叠厚厚的玻璃幻灯片,熟练地放进投影仪里。

“啪嗒。”

投影仪的风扇开始转动,发出嗡嗡的轻响,一道光束打在墙上的白色幕布上。

第一张幻灯片出现了,上面是用工整的宋体字写下的標题:“关於高精密滚珠轴承国產化攻关方案”。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陈工的声音响了起来,不洪亮,但中气十足,每个字都清晰地传到会场的每个角落。

“我们第一机械厂的方案,核心思想是八个字:立足现有,精益求精。”

他用一根细长的木桿,指向幕布上的图表。

“首先,在材料上,我们不搞空中楼阁。我们选择国內工艺最成熟,性能最稳定的高碳铬轴承钢,也就是gcr15。”

“我们的主要攻关方向,不是去幻想一种不存在的新材料,而是將现有材料的潜力,挖掘到极致。”

“通过改进热处理工艺,我们引入『分级淬火』与『深冷处理』相结合的新方法,可以將钢材內部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控制在百分之二以下。这意味著,轴承的尺寸稳定性和硬度,將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台下,几个外地来的专家,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分级淬火”,这可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的热处理技术,第一机械厂竟然已经摸索到应用层面了。

陈工按了一下换片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