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爆肝(1/2)

第252章 爆肝

《美人鱼》原本的记录:

上映首日,票房高达2.8亿,硬生生刷新了国產片单日票房纪录。短短四天,《美人鱼》便强势衝破10亿大关,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快破十亿”的华语片。

原本,这部作品註定要在內地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后世成为第一部突破30亿的国產电影,最终豪取34亿的惊人数据。

然而,平行世界因为刘煜的介入,格局彻底改写。

《唐人街探案》从冷门题材中那个硬生生杀出来,凭藉口碑与刘煜的热度,一点点抢走了《美人鱼》的观眾。

许多观眾在春节走亲戚、吃团圆饭后,面对两部电影的选择时,犹豫片刻,常常会说:“要不看唐探吧,喜剧+悬疑,好像挺新鲜的。”

更別说,《唐人街探案》因为刘煜的春晚舞台加持,热度不断往上冲。微博话题、朋友圈安利,甚至短视频里的鬼畜剪辑,都在变相帮电影做宣传。

“星爷的情怀”和“刘煜的惊喜”,成为了那一年春节档最热的话题。

最终,《美人鱼》虽然依旧保持了头部位置,但票房被硬生生压下去一大截,从原本的34亿缩水到24亿,整整少了十亿!对外界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

而《唐人街探案》则成了真正的黑马,以18亿的总成绩收官。

这可不是“偷到一点热度”,而是实打实的在票房格局里撕开了一道口子,告诉所有人:春节档不是只有一个贏家。

庆功宴那晚,《唐人街探案》剧组上下其乐融融。

大厅里灯火辉煌,气球和彩带点缀著空气,酒杯碰撞声此起彼伏。

桌子中央摆著一个巨大的蛋糕,上面写著“唐探18亿票房大卖”几个大字,红红火火。

王宝强和陈思成笑得合不拢嘴,薛至谦端著酒杯到处敬酒,一副“功劳也有我”的得意模样。

在《唐人街探案》爆火之后,整个电影圈子瞬间沸腾了。

许多製片人、编剧、投资方一边在庆功宴上拍著陈思成和刘煜的肩膀,夸“你们开闢了一条新路子”,一边暗暗打起了算盘。

悬疑+喜剧,这两个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类型,竟然能碰撞出这样的化学反应?票房成绩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一时间,仿佛所有人都看到了另外一条黄金赛道,有些嗅觉灵敏的公司立刻开始立项,“悬疑+”成了新的关键词。

悬疑加家庭,悬疑加爱情,甚至有人提出“悬疑+美食”“悬疑+古装”,听得业內人哭笑不得,但也能看出来大家的焦虑和兴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嫌疑人x的献身》。

本书首发 追书认准 101 看书网,?????????s??.???超讚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原本这部片子就处於筹备阶段,因为题材偏冷门,投资方一直犹豫不决。

可当《唐人街探案》的票房数字一路升的时候,项目立刻被按下了加速键。

製片人几乎是一拍桌子:“悬疑片现在就是票房密码,赶紧的,不要再拖了!”

甚至就连几位平时以文艺片闻名的导演,也都开始琢磨著是不是要在新剧本里加点推理桥段,顺便再塞进几个喜剧演员。

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以后谁要是不会在剧本里设计个反转,谁就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拍悬疑片了。”

刘煜自然也听到了这些风声。很多人把他视为这一波潮流的引爆点,毕竟如果没有他在片中和王宝强的互补搭档,没有陈思成的编剧和导演,《唐人街探案》能不能火到这种程度还真不好说。

甚至就连苏有鹏都电话联繫了刘煜,想要刘煜出演《嫌疑人x的献身》男主角,但是刘煜已经看不上那么一点票房,毕竟现在上限就在那里,高不到哪去。

刘煜现在就想自己投资,自己做男主,利益最大化。

庆功宴上,唐人街探案的製作人更是豪气万丈,在舞台上给刘煜和王宝强两位主演,各自500w

的大红包。

刘煜笑著接过红包,心里也明白,这笔钱虽说是奖金,但更像是一种投资,是一种笼络人心的姿態。

酒过三巡,陈思成悄悄把刘煜拉到一边,眼神里闪著光:

“阿煜,第二部我们已经在筹备了,你一定得在。”

刘煜挑了挑眉:“这么快?剧本都出来了吗?”

陈思成压低声音说:

“之前拍第一部的时候,第二部大纲有了,场景打算放到美国去拍,格局要更大。观眾吃这套,绝对能火。”

旁边的製作人也赶紧凑过来,笑得殷勤:

“这次的片酬,我们给你开3000万,怎么样?这可是我们能开的最高价了。”

刘煜心里却暗暗摇头。3000万,看似比之前的800万高了整整四倍。

可要知道,他的很多作品还没上映呢,一旦口碑与热度全面爆发,他的身价绝不会止步於此。

於是他笑著推脱:“剧本没出来,我也不好贸然答应。等你们弄好了再说吧。”

陈思成倒也没生气,只是感嘆道:

“行,你这小子,现在是一年一个价啊。当初800万能请来,现在得四倍,以后怕是要翻十倍嘍。”

刘煜哈哈大笑:“你也赚得盆满钵满啊,导演两部戏全火了,现在声名显赫。我们互相成就吧。”

说著,两人举杯相碰,仿佛都看到了未来“唐探宇宙”的无限可能。

就这样的高光时刻,持续了一段时间。

春晚、电影、奖项、代言刘煜几乎成了各大新闻的热词,可奇怪的是,明明是顶流中的顶流,他却突然在公眾面前神隱了。

微博动態断更,综艺邀约一律推掉,除了必要的商务通告,几乎没有出现在任何公眾场合。

有些粉丝调侃:“哥哥这怕不是修仙去了吧?”

也有人认真地分析:“他太忙了,估计又在折腾音乐。”

事实也正是如此。

刘煜不仅是个歌手、演员,他还是个老板。

自己开了公司,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这么多员工的吃喝拉撒全都得靠他来回血,娱乐圈看起来光鲜,实际上是实打实的公司运营模式,刘煜就是那个核心发动机。

这几个月,他把大部分精力都压在音乐上。

之前的专辑大多是靠採样起家,很多音色是靠现成的素材库堆出来的。

那时候没钱,刘煜只能一边写影视ost,一边顺带把歌收入专辑,算是“边走边攒”。

可如今不一样了,成为顶流的他,公司帐面流水破亿,终於能大手笔地投资音乐製作。

他请来了母带处理大师、国际级的混音师,还租下顶级录音棚,把自己了许久的想法一股脑地砸进去。

“这次要做一张顶级的作品。”

郑喃帮他牵线,企鹅音乐那边也搭桥介绍了不少顶尖的音乐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