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如约而至(2/2)

而此时,飞机的另一位置,刘煜正与苏有鹏並肩而坐,低声交流著正事。

苏有鹏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敲定《左耳》的宣传资源、剪辑进度以及上映安排。

此外,刘煜为电影创作的三首原声歌曲,也即將进入正式製作阶段。

“这几首歌,有没有熟悉的製作人?”

苏有鹏问。

“郑楠怎么样?他的编曲非常有层次感,挺適合我们的。”

刘煜想了想,回道。

“我跟製片聊聊,只要预算允许,就定他。”

苏有鹏点头。

刘煜在心里想著,或许自己將来自己的个人专辑,也可以考虑找郑楠合作。

尤其是上次那首《手写的从前》,虽然没有用实录乐器,但整体听感乾净饱满,毫无廉价感。

聊著聊著,苏有鹏提起了片酬。

“你的片酬是六十万,几天內就能到帐。不过税后就没那么多了。”

他建议道:“你可以註册个工作室,这样能省下一大笔税。”

刘煜听完,若有所思:六十万税后缩水严重,如果走自然人报税路径,成本非常高。

“合法避税不是逃税,谁愿意当大冤种啊......”

他心里嘀咕著。

苏有鹏隨后又谈到了签约经纪公司的话题。

“签约的好处,是你能藉助他们的资源和渠道,拿到好的角色、综艺、代言。”

“但坏处你也知道,自由度低,很多时候你只是个被动的执行者。”

刘煜沉默片刻,脑海中回想起这段时间收到的签约邀请。

包括天誉、一心这样的大型经纪公司都曾拋出橄欖枝。

毕竟他如今已是1400万粉丝的大v,外貌优越、唱作俱佳、演技尚佳,具备稀缺的全能型艺人潜质,市场稀罕的潜力股。

但越是热度在身,他越要慎重。

签约意味著——

受制於公司资源分配,到手的钱將大打折扣;不得不接演一些平庸甚至低智的剧本;创作自由被严格限定。

而成立工作室则代表另一种可能:

自由掌控节奏,自己当老板,不用看谁脸色行事。虽面临资源获取难、公关宣传弱的问题,但若能闯出一条路来,那就是自己的天地。

他想到鹿含。

当年鹿含在一心娱乐手握顶流资源,《盗墓笔记》《择天记》《奔跑吧兄弟》样样大热,音乐和代言全面开。

但自从成立个人工作室后,《上海堡垒》的失败几乎斩断了他的影视之路,靠之前攒下的人气支撑。

“我不一样。”

刘煜暗想。

他是重生者,知道哪些是坑,哪些是路。

他可以精准地避开鹿含踩过的坑,选择更优解。

所以签约公司,对他来说是桎梏。工作室,才是他的未来。

参考杨蜜的发展路径——明星的最终归宿都是工作室。

赚钱只是手段,他的志不在此。

只要攒下第一桶金,再精准地投入比特幣与房地產市场,在最高点退出——他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投资人,反向主导影视作品。

他隨手查了下比特幣的实时价格。

当前还在500美元左右徘徊,距离年底的大崩盘还有几个月。

“不急,年底抄底刚好。”

他合上手机屏幕,眼神篤定。

在娱乐圈,他要的不是挣快钱,而是主打一——隨心所欲。

现在,第一步就是成立属於自己的工作室,减轻税负,保持自由。

靠爆款剧打响名气,吸纳代言,扩大曝光,再藉资本之力完成从演员到出品人的跃迁。

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独立投资爆款剧,或者和各种大厂合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