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还有意外收穫?(1/2)

秦昊的问题,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了王賁的心头。

听谁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致命。

一份是盖著传国玉璽的“遗詔”,代表著至高无上的皇权,虽然疑点重重。

另一份,是监国太子的令旨,代表著帝国既定的继承顺序,同样具备法理上的正当性。

在始皇帝生死未卜,新皇继位疑云密布的此刻,这两份文书的衝突,直接將王賁推到了一个必须做出选择的悬崖边上。

他选择相信哪一份,就意味著他將站到另一方的对立面。

帅帐之內,死一般的寂静。所有的副將都屏住了呼吸,他们也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已经不是抓一个反贼那么简单了,这是在决定大秦帝国的未来,决定他们这二十万大军的命运。

王賁的目光在两份文书上逡巡,最终,他抬起头,锐利的眼神再次锁定了秦昊。

“秦王殿下,先帝驾崩,新皇继位,天下皆知。太子令旨,已是昨日之物。我身为帝国將领,自当遵从新皇詔命。”王賁的声音沉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自己作为臣子的立场,又没有直接否定太子令旨的真实性,只是点出它已经“过时”了。

帐內的副將们闻言,都鬆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將军这是做出了最稳妥,也是最正確的选择。

“將军说得有理。”秦昊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並不意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新皇认定我有罪,我无话可说。”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只是,我有一事不明,还请王將军解惑。”

“请讲。”

“詔书上说,我与太子殿下勾结谋反。”秦昊摊了摊手,“可笑的是,我离开咸阳,正是奉了太子殿下的命令,前来桑海,阻止一场即將发生的大屠杀,是为了保全大秦的元气。而新皇的另一道詔书,却又要我这个『反贼』,去指挥將军您的二十万大军,继续执行这场屠杀。將军,您不觉得,这很可笑吗?”

王賁的眼皮跳了一下。

秦昊没有直接质疑詔书的真偽,而是从命令的执行层面,指出了其中的荒谬之处。

“赵高和胡亥,他们大概是觉得,只要我秦昊到了王將军你的地盘,你就会立刻把我抓起来,对吧?”秦昊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帐內的每一个人,“然后,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我,再让將军您,踏平桑海,將所有知情者,屠戮殆尽。”

“如此一来,他们偽造詔书,谋害先帝,篡夺皇位的事情,就死无对证了。”

“偽造詔书?谋害先帝?”

“篡夺皇位?”

这几个词,如同惊雷一般,在帅帐中炸响。

副將们一个个脸色大变。虽然他们之前也有所怀疑,但谁也不敢把这层窗户纸捅破。现在,被秦昊这么赤裸裸地说了出来,那种衝击力,是顛覆性的。

“秦昊!你休要在此妖言惑眾!”一名副將终於忍不住,指著秦昊怒斥道,“先帝乃天命所归,岂是尔等宵小可以污衊!新皇继位,有传国玉璽为证,你竟敢口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是何居心!”

“我的居心?”秦昊冷笑一声,转头看向那名副告,“我的居心,就是不想让你们这二十万大好男儿,跟著一个窃国贼,去当屠戮自己同胞的刽子手!我的居心,就是不想让大秦帝国,毁在这群小人的手里!”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和愤怒,震得整个帅帐都嗡嗡作响。

“你们只知道詔书,只知道玉璽!可你们知道,始皇帝为何会突然『病逝』吗?你们知道,我献上的长生之法,背后真正的代价是什么吗?”

秦昊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后停留在王賁的脸上。

“王將军,你久经沙场,当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所过之处,对地方的消耗是巨大的。你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行来,可曾见到沿途的郡县,是何等景象?”

王賁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想起了这一路南下的所见所闻。

官道两旁的田地,大片大片的枯黄,许多庄稼还没到成熟的季节,就已经失去了生机。他派人去查问,地方官的回覆是今年的天气反常,雨水稀少。

途径的几条河流,水位都下降得厉害,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乾涸的河床。

城里的百姓,一个个面有菜色,精神萎靡,仿佛被抽走了精气神。

起初,他只以为是天灾。大军行进匆忙,他也没有过多地去关注。

现在被秦昊这么一提,他才惊觉,这种诡异的衰败景象,似乎是从他们离开关中,进入中原腹地之后,才越来越明显的。

“那不是天灾。”张良在这时,缓缓开口。

他从怀中,取出了那捲完整的“大秦龙脉图”,走上前,將其在帅案上,当著王賁的面,缓缓展开。

“王將军请看。”

王賁的目光,被地图上那纵横交错的红色线条,深深地吸引了。

“这是……”

“这是大秦的龙脉图。”张良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山川为龙之骨,江河为龙之血,大地为龙之肉。天下万民,皆生於其上,长於其间,是为龙之鳞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