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朕,得长生矣!(2/2)

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一种监视,一种制衡。嬴政生性多疑,他虽然信任扶苏,但绝不会完全放权。让自己这个“宠臣”留在咸阳,名为辅佐,实为监军。

如此一来,扶苏这个太子,做得必然束手束脚。而自己,也彻底和太子绑在了一起。將来无论扶苏做得好与不好,自己都脱不了干係。

更毒的是,这会直接在自己和扶苏之间,埋下一根猜忌的钉子。没有哪个储君,会喜欢一个手握兵权,权力大到可以隨时威胁自己地位的“辅佐大臣”。

秦昊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主意,绝不只是赵高一个人的想法。背后,必然有嬴政的默许。

这是帝王心术。

用秦昊这把最锋利的刀,去敲打他那个不甚听话的儿子。同时,也借著扶苏这个太子,来束缚住秦昊这把快要脱鞘的刀。

他看向扶苏,扶苏也正好看向他。扶苏的眼神很复杂,有惊讶,有不解,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警惕。

秦昊心里嘆了口气。他知道,自己不能拒绝。

拒绝,就是不尊皇命,就是不愿为太子分忧,就是心怀叵测。无论哪个罪名,都够他喝一壶的。

“臣,领命。”秦昊出列,声音平静,“太子殿下仁德宽厚,臣必当尽心辅佐,確保京畿安寧,以待陛下凯旋。”

他的表態,让嬴政非常满意。

“好。”嬴政点了点头,“有秦王辅佐,朕就放心了。”

他看了一眼扶苏,又看了一眼秦昊,年轻的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仿佛在欣赏自己亲手布下的这个精妙棋局。

朝会散去,百官鱼贯而出。

李斯走过秦昊身边时,脚步停顿了一下,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了一句:“王爷,身居高位,如履薄冰。”

说完,他便嘆了口气,摇著头走了。

秦昊明白他的意思。这是提醒,也是一种无奈的感慨。

他正准备出宫,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秦王殿下,请留步。”

秦昊回头,是扶苏。

扶苏屏退了左右的侍从,独自走到秦昊面前,对他行了一礼:“扶苏,见过王叔。”

按辈分,嬴政与秦昊约为兄弟,扶苏称呼一声王叔,並无不妥。

“太子殿下客气了。”秦昊还了一礼。

“父皇的决定,想必让王叔为难了。”扶苏的脸上带著一丝歉意,“监国之事,本该由我一力承担。如今却要劳烦王叔,扶苏心中有愧。”

秦昊看著眼前的青年。扶苏的眼神清澈,態度诚恳,没有丝毫作偽。他或许不够果决,性格里带著儒家的宽仁,但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还能保持这份坦诚,实属不易。

“太子殿下言重了。”秦昊开口道,“你我皆是为陛下分忧,为大秦效力,何来劳烦一说。只是……”

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太子殿下,咸阳宫深,人心叵测。有些话,不得不防。有些人,不得不防。”

他没有明说那个人是谁,但他相信扶src_cn能听懂。

扶苏的眼神黯淡了一下,点了点头:“王叔的提醒,扶苏记下了。”

他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王叔,父皇他……为何会突然想要东巡封禪?自我记事起,父皇便不信鬼神,只信自己手中的剑。”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秦昊看著扶苏那双充满求知慾的眼睛,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或许,扶苏,可以成为一个突破口。

嬴政已经走火入魔,被长生的欲望蒙蔽了双眼。想从他那里纠正错误,无异於与虎谋皮。但扶苏不同,他有仁心,有远见,他是大秦的未来。

如果能让他意识到龙脉危机的严重性,或许……

“太子殿下可知,泰山为何为五岳之首?”秦昊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一个问题。

“《尚书》有云,『东巡守,至於岱宗』。泰山乃歷代帝王封禪祭天之地,象徵著君权神授,国泰民安。”扶苏对答如流。

“不止如此。”秦昊缓缓说道,“堪舆之说中,泰山,乃是东方龙脉之首,是整个中原龙脉的起源与枢纽。陛下此去,名为封禪,实为……”

他说到这里,停住了。

再说下去,就是泄露天机,甚至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扶苏冰雪聪明,立刻从秦昊未尽的话语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他看著秦昊,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他想追问,但秦昊已经对他摇了摇头。

“太子殿下,有些事,知道得越少越好。您只需记住,您是监国太子,大秦的安稳,繫於您一身。”秦昊说完,便转身大步离去。

留下扶苏一个人,站在原地,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秦昊知道,自己今天在扶苏心里,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这颗种子什么时候会发芽,他不知道。但他必须这么做。

因为他已经隱隱感觉到,嬴政的东巡,绝不会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一场围绕著长生、权力和国运的风暴,已经开始酝酿。

而他自己,则被牢牢地钉在了风暴的中心——咸阳。

他的泰山之行,看来要暂时搁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