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富贵险中求(1/2)

交完钱,李炎走出邮局,在门口点上一根烟。

吞云吐雾之间,他的心情缓缓平復。

从这里往东去就是纱湖,这一带,是他今天主要考察的景点。

后世的纱湖被改造成一个连接全城的5a级水系景点,包含了市区四个湖,两条江,十九座桥,当然,少不了闻名世界的梨江。

但这项工程要到2000年前后才开始建设,目前的纱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工湖,但因为东临梨江,並建有梨江饭店,老外应该少不了。

李炎抽完烟,找到一个下水道的排水箅子,把菸头从网格里弹进去。

下了洋桥,他往前方的纱湖走。

这一路全都新修了柏油马路,纱湖很快就在眼前。

沿著纱湖往前走,岸边柳树摇曳,如青纱帐蔓,美中不足就是时不时能看见有垃圾,但不妨碍许多游客在湖边拍照留念。

这个年代,在国內能有閒钱出门旅游的人其实很少,大多数都是公费出差,藉机旅游。

李炎记得,从前自己也参加过技术交流会,举办地点基本都设在某个风景区。当年人画还刊登过一组漫画,专门讽刺公费出差旅游,但这种现象依旧屡禁不止。

丹桂从民国时期就是头號旅游热门地,石山绿水的自然风光贯穿全城,战爭也无法破坏。

改开后,游客蜂拥而至,不过想想当年的人均收入水平,李炎没打算做国內游客的生意。

纱湖紧挨著梨江,引梨江的活水入湖,水质清澈,绿如碧玉。

只是湖面依旧漂浮著许多生活垃圾,看起来十分碍眼。

渐渐地,李炎能看到一些老外,因为再往前50米,就是丹市目前唯二的两家涉外酒店之一

——梨江饭店。

后世这所饭店被改建为高科技的瀑布大酒店,酒店本身成为了一个奇观景点。

可相比於四十年前,却远比不上当年的繁华。

1973年,丹桂市经批准成为最早对外开放旅游的城市之一,但当时全市只有融湖饭店一家国宾馆,算是拿得出手的饭店,远远不能满足突如其来的旅游需求。

此时的丹市,急需一座能够接待境外游客的高档宾馆,撑起最早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的门面。

於是,一个革命性的决定出现了:丹市要在市中心建一座总高十二层的“高层建筑”。

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1974年,由国计委拨款投资900万元人民幣的梨江饭店开建。由此可见,国家对丹市的旅游重视程度。

由於建筑不能挡风景的硬性规定,设计单位费了不少心思。经过多方反覆考量,梨江饭店选址定在了市內纱湖北畔,离梨江不过百十米,刻意避开了对象王山的遮挡。

高楼之上可观象鼻饮水、紫洲烟雨,读秀峰、叠采山、“奇星”诸峰、川山、塔山……

这座闹市中的建筑,歷时两年,终於在1976年正式开业。

开业后,主要用於接待一般外宾、回国观光华侨和两地同胞。

越接近饭店,旅游客车更多地穿梭而过,多为日苯三菱扶桑mr系列,是有著空调与软座的豪华型客车。

由於开放得早,丹市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专业的旅游营运汽车,1985年发展到近500辆,直到2002年之前,旅游车辆都位於全省第一。

不过现在的旅游车船业私人很难插手,要等到1984年,省政府颁发《关於搞活交通运输的规定》,提出“有路大家走车,有河大家行船“后,个体购买汽车船只参加运输才普遍起来。

但不排除有关係的人,通过各种手段提早吃上这碗饭,李炎现在没有门路,暂不做考虑。

到了梨江饭店大门口。

门口设有岗亭,一名保卫身穿白色制服,腰带上挎著枪,身姿挺拔地站岗。

大门周围是封闭式围墙,无法窥见全貌。

李炎进不去,就算当年他对这个梨江饭店也没多少印象,他记得,这里是不接待內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