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还叫姐夫?(2/2)

刘父与劳资科长的关係很好,李炎的招工名额也是因此得来,他们想在进厂手续上卡住李炎,再找一个工人子弟顶替掉他的名额,那实在太容易了。

万一刘父就是不顾刘雨婷的名声,执意要这么干呢?

別的不说,李炎想在丹市搞旅游,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

进了绢纺厂,能立马解决吃饭和住宿,等他以后挣了钱,再慢慢找房子不迟。

李炎琢磨著,乾脆去找厂里分管人事的黄副厂长。

黄副厂长主要分管人事,除此之外,他还分管著宣传口。

记忆里,李炎刚进厂不久,就有外国记者来厂里参观访问。

在六七十年代,丹市扮演了旅游外交的角色。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丹市旅游,实际上是接待外国元首、外国政要等外国高端人士,其中,单米国歷任总统就来了四位。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八十年代末,直到九十年代,还有米国在职总统访华时来丹。

这样的热度,自然也吸引了大批的外国记者蜂拥而至,他们不光走访山水,也喜欢到工厂里来参观。

西省是传统的桑蚕养殖区,绢纺厂主要加工本地蚕茧製成生丝,这是当时对外出口的主要丝绸原料。

绢纺厂作为外贸大厂,是市里的明星企业,也就成了外国记者的打卡地。

当时,却因为厂里没有自己的专用翻译,市里临时找来的翻译对很多情况不了解,有一次,被外国记者张冠李戴,在国外抹黑,厂领导还因此受到过处分。

李炎估计,现在又有记者要来,黄副厂长应该正在为翻译的事发愁。

他倒是想毛遂自荐,可黄副厂长不认识他,想来想去,还得让刘家父女给他“穿针引线”。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李炎走出一身的汗。

中午饭吃的没滋没味,可现在也不想再吃了,他只觉得口渴。

走到家属区大门口,见记忆里的门市部还在,就准备进去喝瓶汽水,躲躲阴凉。

刚一拐弯,李炎就发现有人在跟踪自己。

他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猛然回头,万万没想到,却是叶美嫻跟在后头。

她像个被抓住了错处的孩子,见到李炎,慌忙后退了两步。

李炎现在对刘家人没什么好感,走上去问:“你老跟著我干嘛?”

“不是的……”

叶美嫻连忙解释,“是我哥,我二哥说你回来了,让我给你送西瓜。”

她说话时,头越来越低,只看见绑头髮的手绢和雪白的一片后颈。

当年的李炎一心只在刘雨婷身上,都没正眼瞧过这小姨子,现在近距离一看,才想起叶美嫻竟这么漂亮。

难怪连刘雨婷都要防著她。

从前下乡的时候,刘雨婷就不准李炎跟小姨子接触,唯一的一次接触,还是帮刘雨婷给李炎送裤。

李炎十二岁就没了妈,衣食住行都得靠自己。

冬天到哥哥家吃一顿饭,还得帮嫂子给全家人洗衣服,洗被单,手被冻成茄子了也没人管。

上中学,他长得快,衣服裤子都是短得遮不住胳膊腿,才能捡一件哥哥穿剩下的,从此就养成了习惯,也不知道冷热了。

高中毕业以后,城里再没有李炎的住处,他就下乡去了军马场。

东北的大冬天,他把裤腰褪到胯骨,才能堪堪遮住小腿肚子,稀薄的能在阳光底下透明透亮。

其实李炎心里清楚,刘雨婷哪会做裤,无非就是买的布和,让叶美嫻帮忙做的。

可贵的就是她这一片心意。

对於一个没有家的男人,什么能比得上一个女人的知冷知热更暖人心?

就因为这个,李炎愿意对刘雨婷好,愿意把刘家父母当做自己的亲爸妈,他以为,跟刘雨婷结婚就能在世上有一个家了。

只可惜,刘家认钱不认人,十几年婚姻,不过是一个傻小子的痴人说梦罢了。

李炎掏出烟盒,想点上一根烟。

但他瞅了一眼还傻傻站著的叶美嫻,把烟又揣回兜里。

“你傻啊你,叫你送西瓜你就来,大热天的跑一趟不辛苦么?快回去吧。”

李炎说完,转身走了。

“……姐夫。”

他恍惚听见叶美嫻在身后细细地叫了一声。

还叫姐夫?

已经不是姐夫了。

但想到刘家父女这层关係还有用处,李炎犹豫了一下,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