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深入钢铁迷宫,按图索驥的第一步(1/2)

大门在身后缓缓合拢,那“嘎吱”的闭合声,像是一道判决,將他们与门外那个熟悉的世界彻底隔绝。

眼前的景象,让即便是见多识广的钱德利和周正,也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哪里是什么废品站,这分明是一座城市的坟墓,一片钢铁的原始森林。

无数被岁月和风雨侵蚀的金属残骸,堆砌成了连绵起伏的“山脉”。报废的公共汽车像搁浅的巨鯨,车窗空洞地凝视著天空;扭曲的钢筋纠缠在一起,如同巨蟒的骨骸;一座座由压缩铁块垒成的方山,表面覆盖著厚厚的红褐色铁锈,仿佛凝固的血液。狭窄的通道在这些钢铁巨山之间蜿蜒,像迷宫的路径,不知通向何方。

空气中瀰漫著一股更加浓郁、更加复杂的味道。铁锈的腥、酸液的刺鼻、旧橡胶的焦糊、以及不知名化学品腐败后的甜腻,混合成一种独属於“废都”的呼吸,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

“我的老天爷……”钱德利那张总是能说会道的嘴,此刻有些乾涩,他环顾四周,眼中满是茫然,“陆少,这……这地方比我想像的大了十倍不止。咱们要找的东西,藏在哪儿?”

他的声音里,第一次带上了毫无掩饰的无助。他那套走南闯北的江湖经验,在这片纯粹由混乱和无序构成的领域里,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

“妈的,这跟没头苍蝇有什么区別?”李虎更是烦躁地抓了抓头皮,他看著眼前一座几乎要遮蔽天空的废料山,感觉自己的力气再大,在这片钢铁汪洋里,也掀不起半点浪。“就算知道东西在这儿,没个十天半个月,也別想把它翻出来!”

周正没有说话,但他紧锁的眉头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习惯於有计划、有步骤地行动,可眼前的景象,彻底粉碎了任何制定计划的可能性。这里没有任何参照物,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三个人,一个老江湖,一个莽金刚,一个沉稳的退伍兵,在踏入这片领域的第一时间,便集体陷入了“失能”状態。

就在这片压抑的沉默中,陆扬的动作显得格外从容。

他没有理会三人的失態,只是从书包里再次取出了那个硬壳笔记本,摊开,迎著从钢铁缝隙中投下的斑驳阳光,仔细地比对著。他的眼神平静如水,仿佛眼前的不是一片混乱的钢铁坟场,而是一张早已烂熟於心的城市地图。

“慌什么。”陆扬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三人焦躁的心湖,瞬间盪开了涟漪,“路,就在脚下。”

他收起笔记本,抬手指了指左前方一座由废旧工具机和管道堆成的小山,山顶上,一根断裂的起重机吊臂孤零零地指向天空。

“看到那个吊臂了吗?以它为参照,向左偏十五度,走一百二十步。”陆扬的指令清晰、简洁,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

三人下意识地抬头望去,然后又看了看陆扬,眼神里充满了困惑。

“走。”陆扬没有多做解释,率先迈开了步子。

钱德利和李虎对视一眼,虽然满心疑虑,但刚才在门口发生的一切,让他们不敢有任何质疑,只能快步跟上。周正则是深深地看了一眼陆令的背影,將所有的疑问都压在了心底。

四人的队伍,就这样一头扎进了这片钢铁迷宫。

脚下的路崎嶇不平,到处是锋利的铁片和油腻的污泥。他们穿行在狭窄的“峡谷”中,两侧是高耸的钢铁峭壁,阳光被遮蔽,光线昏暗,更添了几分阴森。

“右转,沿著那堆轮胎走。”

“停。看到前面那台翻倒的绿色解放卡车了吗?从它车头前面绕过去。”

“直行八十步。”

陆扬的声音在迷宫中不断响起,他每一次的指令都果断而精准。他似乎完全不需要思考,只是瞥一眼远处的某个毫不起眼的標记——可能是一块顏色独特的锈斑,也可能是一截形状奇特的钢樑——就能立刻確定下一步的方向。

钱德利跟在后面,心里翻江倒海。他越走越心惊,这地方完全没有路,可陆扬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一条无形的、早已规划好的路径上。这种感觉太诡异了,就好像……就好像这整个废品站的布局图,都刻在了他的脑子里。

“虎子,”他压低声音,凑到李虎耳边,“你觉不觉得……陆少他……他好像来过这儿一样?”

“废话,我又不瞎。”李虎瓮声瓮气地回道,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知是热的,还是惊的。“这他妈比我们家后院还熟。邪门,真是邪门了。”

他们走了大概一刻钟,七拐八绕,早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四周的景象千篇一律,都是锈跡斑斑的钢铁和垃圾。如果不是陆扬带路,他们毫不怀疑自己会永远迷失在这里。

终於,陆扬在一个看起来与周围没有任何区別的巨大废料堆前停下了脚步。

这是一个由各种工业垃圾混合堆积而成的小山包,废旧的传送带、破碎的齿轮、生锈的铁桶、还有数不清的金属零件,乱七八糟地纠缠在一起。

“到了。”陆扬淡淡地说道。

“到了?”钱德利环顾四周,一脸的匪夷所思,“陆少,这……这地方有什么特別的吗?看著跟咱们刚才路过的那几十个土堆没什么两样啊。”

李虎也皱起了眉:“东西就埋在这下面?这得挖到什么时候去?”

陆扬没有回答他们,而是再次翻开了他的笔记本,指著上面一页画著复杂剖面图的纸,对三人说道:“看这里。”

三人立刻凑了过去。只见图纸上,用红笔清晰地標註著一个点,旁边还有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数据。

“根据图纸的记录和数据分析,”陆扬的声音不大,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这堆废料,是1981年秋天,由江城第一压缩机厂倾倒的。我们要找的第一个参照物,就在这下面。”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三人写满怀疑的脸,然后一字一顿地说道:

“从这个位置往下挖,清除表层大约三米的杂物。你们会看到一块z-15型號的往復式压缩机基座。灰口铸铁材质,长方形,重约一点五吨。最关键的特徵是,在基座的正中央,有一个直径十五公分的圆形凹槽,凹槽中心,铸造著一枚清晰的五角星標记。”

这段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三人脑中轰然炸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