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信息投饵:新华书店的閒谈与伏笔(2/2)

“金家渡的藏书楼?”老师傅开锁的动作停顿了一下,他皱著眉头,似乎在记忆里搜寻著什么,“金家渡我倒是知道,就在现在城南废品站那块儿。可要说藏书楼……我倒没什么印象。不过你说的那些水文地理图,倒是有可能。以前跑船的人,手里都有些不对外传的航道图,那可是保命的宝贝。”

陆扬心中一喜。成了!他成功地將“地方史料”这个概念,与“城南废品站”、“宝贝”这几个关键词,在一位权威的“活地图”脑中,建立起了初步的、模糊的联繫。

“是啊,我也就是瞎找找看。”陆扬笑了笑,“万一能碰上呢?”

“呵呵,你这孩子,倒是有股子韧劲。”老师傅笑了笑,不再多问,推开了库房的门。

一股更浓重的陈旧气味涌了出来。库房不大,光线昏暗,靠墙堆著几个顶到天板的巨大木製书架,上面塞满了各种用牛皮纸或麻绳綑扎起来的旧书,书脊上积著厚厚一层灰。

“喏,都在这儿了。”老师傅指了指最角落的一堆,“都是些地方志、旧档案、还有些民国时候的杂誌。没人整理,乱得很,你自己慢慢翻吧。小心点,別把书弄坏了。”

“哎,好的!谢谢叔叔!”

陆扬按捺住內心的激动,走了过去。他知道,他的“武器”,就在这堆故纸之中。

他蹲下身,开始耐心地翻找。他不需要真的找到什么金家的藏书,他只需要找到一个合適的“载体”——一本看起来足够古旧、內容与江城地理或商业相关、且足够冷门的书。

“启智,同步扫描我视野內的所有书名、出版年份、品相。交叉比对『金家渡传说』的可嫁接性。”

“指令收到。开始实时分析……”

陆-扬的手指在一摞摞旧书上拂过,《江城县誌(1958年版)》、《江淮盐运考》、《民国三十五年江城工商名录》……

他的动作不快,每一本书都拿起来掂量一下,翻开看看纸张的脆化程度。他在表演,为那位偶尔投来一瞥的老师傅表演一个认真寻觅的少年形象。

终於,他的手指停在了一本薄薄的线装书上。

书的封面已经脱落,只剩下泛黄脆弱的內页,用粗糙的麻线装著。开篇的竖排繁体字,用毛笔写著书名——《江城水驛考》。

“启智,分析这本书。”

“《江城水驛考》,清末乡绅私人刊印,作者不详。內容主要考据江城自明代以来沿江水路驛站的变迁、规模及相关逸闻。印量极少,属於地方孤本。书中第十七页,提及『金家渡』为重要商旅中转站,並附有一张简陋的手绘水道图。综合评价:完美。该书的稀有性、古旧感、以及与『金家渡』的直接关联,使其成为承载您所编造信息的最佳载体。”

陆扬的心臟有力地跳动了一下。就是它了!

他小心翼翼地捧起这本几乎要散架的古书,站起身,走向柜檯。

老师傅正戴著老镜,继续写著他的笔记。看到陆扬手里的东西,他有些惊讶地“咦”了一声。

“找到了?”

“嗯,找到了这本。”陆扬將书递过去,“叔叔,您看,这里面好像也提到了金家渡。”

老师傅接过书,小心地翻到陆-扬指的那一页,凑到灯下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还真是……《江城水驛考》,这本书我都没什么印象了。看来你这孩子运气不错。”

“叔叔,这本书……卖吗?”

“卖,怎么不卖。放这也是吃灰。”老师傅拿起书,翻到最后一页,似乎在寻找定价的痕跡,但什么也没找到。“这种书,没定价。这样吧,”他沉吟了一下,“你是个有心的孩子,书也是给你拿去完成个念想。你给……给五毛钱,拿走吧。”

“五毛?”陆扬故作惊讶,然后是满脸的感激,“叔叔,这……这也太便宜了。”

“不便宜了。对我们来说,它就是一本占地方的废纸。在你手里,它是个念想,也算是物尽其用。”老师傅摆了摆手,神情很是豁达,“去吧,去柜檯付钱就行。”

“谢谢您!叔叔,今天真是太感谢您了!”陆-扬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拿著这本定价五毛钱的“武器”,走到一楼的收银台。付钱的时候,他特意又跟收银员確认了一遍:“阿姨,就是二楼库房里那本五毛钱的旧书,刚才那位老师傅定的价。”

这番话,是说给所有可能听到的人听的。他在为自己购买这本书的行为,添加更多的“人证”,让这一切都变得天衣无缝。

走出新华书店,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陆扬眯了眯眼,抬头看去,天空湛蓝如洗。他將那本薄薄的《江城水驛考》小心地放进书包,感受著它硌在背后的坚实质感。

“饵”已铸成,下一步,就是如何將它投放到那片浑浊的池塘里,激起自己想要的滔天巨浪了。

他跨上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在喧闹的街道上响起,匯入了这个时代滚滚向前的洪流之中。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格外轻鬆,甚至开始盘算著,晚上该如何向父母解释自己这趟“买学习资料”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