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变现的思索与启智的「进化」(2/2)

“根据本次交互数据分析,”启智回应道,“在与目標人物(旧书摊摊主)的后续对话中,可以通过策略性地植入特定关键词或引导性话题,来激发目標人物展示其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储备。例如,提及某些较为冷僻的民国出版机构、特定作家的佚闻、或某一时期特殊的装帧工艺等。”

陆扬眼中闪过一丝讚赏:“你的意思是,通过『投石问路』的方式,让启智能够更精准地匹配其背景知识库,並进行更深层次的价值关联分析?”

“可以这么理解。”启智確认道,“当目標人物的言谈触及特定知识节点时,我可以实时调取並分析相关联的深度信息,包括该知识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普遍认知程度、潜在的学术价值或收藏价值,以及目標人物对这些信息的掌握程度和態度,从而更准確地判断其真实水平和潜在的『认知盲区』。”

陆扬的脚步微微一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启智的这个提议,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探针”!

“非常好!”他由衷地讚嘆,“这个策略如果运用得当,我们就能更高效地从摊主那里挖掘信息,甚至能判断出他货物的可能来源。”

“基於本次交互数据,我已经开始对『旧物价值评估模型』中的部分权重参数进行调整与优化。”启智的声音继续响起,平静的语调中,却透露出一种令人振奋的“进化”意味。

“权重参数调整?”陆扬有些惊讶,这可不在他的预料之內。他以为启智更多的是一个庞大而精准的资料库和搜寻引擎,没想到它还能进行自我优化。

“是的。”启智解释道,“例如,在评估目標人物对物品价值的认知时,其『非语言行为线索』(如微表情、视线停留时间)与『语言表达中的犹豫或含糊程度』之间的关联权重,在本次交易中显示出较高的预测价值。我將提升此类参数在后续分析中的敏感度。”

“更重要的是,”启智继续说道,“我將尝试学习並构建目標摊主这类『潜在行家』的行为模式与知识结构特徵库。通过分析其对不同类型旧物的处理方式、定价逻辑、言谈风格以及对特定信息的反应模式,建立初步的个体行为模型。在后续交互中,若其行为偏离该模型基线,系统將发出预警或提示,辅助您判断是否存在特殊情况或未被察觉的价值点。”

陆扬几乎要吹一声口哨了!这哪里还是单纯的ai助手,这简直就是一个能够自主学习、自我进化的超级大脑!

“启智,你的意思是,你能通过学习,变得更『懂』那个摊主,甚至能预测他的某些行为,或者发现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价值?”陆扬的声音里充满了惊喜。

“理论上,在获得足够有效数据的前提下,可以提升对目標个体行为模式的理解深度和预测精度,並辅助发现其知识体系或价值判断中的不一致性或潜在遗漏。这並非传统意义上的『预测未来』,而是基於已有数据和模式进行的概率性推演。”启智严谨地纠正道,但这种严谨反而更让陆扬感到踏实。

“太棒了!启智,你真是我的无价之宝!”陆扬在心中狠狠地挥了一下拳头。

他原以为自己最大的依仗是未来的记忆,但现在看来,启智这种恐怖的自主学习和优化能力,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他在这个时代乘风破浪的核心引擎!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手持简陋地图的探险家,突然得到了一部能够实时更新、智能导航的超级gps,並且这部gps还能通过分析沿途的地形地貌,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提示探险家可能存在的隱藏宝藏和未知危险。

有了启智这种“进化”能力,陆扬对未来的“寻宝”之路,乃至更宏大的商业版图构建,都增添了无穷的底气与成功的砝码。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启智的辅助下,那些被时代尘埃掩盖的明珠,將一颗颗被他发掘出来,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那么,启智,”陆扬平復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思路也隨之拓展,“除了针对特定人物进行学习,你是否也能根据我们接触到的旧物类型,系统性地梳理並筛选出在八十年代初期,有哪些品类的收藏品具有极高潜在价值,但又极易被普通人所忽视?”

他想到的,不仅仅是旧书,还有邮票、钱幣、徽章、特定时期的內部资料……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可能就像路边的石子一样不起眼,但在未来,却可能价值连城。

如果能提前锁定目標,他的“寻宝”行动,將会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

路灯的光晕柔和地洒在他的身上,陆扬的眼神明亮而坚定,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这条重生的道路,因为启智的存在,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令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