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渐扩的影响与文学的遥望(2/2)

“何止是帮到啊,扬哥!你现在可是咱们年级的『文化生活引领者』!”王磊拍著胸脯,一脸与有荣焉的表情,“我看啊,再过一阵子,全校都得知道你的大名!”

“別胡说。”陆扬轻轻瞪了王磊一眼,声音不高,却带著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磊子,咱们这事儿,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儘量低调点,別太张扬。闷声才能发大財,懂不懂?”他可不想因为这点小生意,就成了学校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八十年代的高中,抓早恋、抓奇装异服、抓一切“不务正业”的风气可还没过去呢。

王磊被陆扬这么一说,挠了挠头,嘿嘿一笑:“懂,懂了扬哥。你是说,枪打出头鸟,咱们偷偷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陆扬莞尔,这小子的理解能力有时候还挺清奇。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午休的喧囂渐渐平息,租借的高峰期过去,陆扬的“营业收入”口袋又鼓了一些。他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两天的净利润加起来,已经有几块钱了。虽然不多,但对於一个高中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巨款”,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一种可能性,一种不依赖家庭,凭藉自己头脑和劳动就能获得回报的可能性。

启智的声音在他脑海中適时响起,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报告:“宿主,根据今日交易数据及用户反馈分析,『隨身听』提及频率上升17.3%,英语学习类磁带潜在需求增长8.5%。建议关注二手隨身听市场价格波动,並考虑適当增加英语学习类磁带的储备,如《新概念英语》等。”

“知道了。”陆扬在心中回应。启智的分析总是这么精准而及时。他確实需要考虑扩充一下產品线了,尤其是英语学习资料,在这个年代,绝对是硬通货。

下午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响了,同学们纷纷回到座位。陆扬收拾好自己的“摊子”,將磁带和登记表仔细地收进课桌抽屉的最深处。他瞥了一眼窗外,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生活似乎因为这点小小的忙碌,而变得更加充实和具体起来。

课间休息的时候,陆扬去上了个厕所,回来路过教学楼一楼的拐角。那里,是学校的收发室。一块小小的木牌,用红漆写著“收发”,掛在紧闭的门上。门边有一个小窗户,平时学生领信件包裹,都是从那里递进递出。

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了。

目光落在那扇紧闭的小窗上,心中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拨动了一下。一个多星期了,他寄往《萌芽》杂誌社的那封厚厚的稿件——《铁锈与晨曦》,也不知道现在躺在哪个城市的哪个邮袋里,或者,已经抵达了编辑部的某个角落,等待著未知的命运。

与磁带生意带来的这点立竿见影的收入和成就感不同,文学创作这条路,漫长、寂寞,充满了太多的不確定性。每一次投稿,都像是一次漂流瓶的远航,你不知道它会遇到风浪还是抵达彼岸,更不知道打开它的人,会是欣赏还是漠视。

前世的他,也曾有过这样的文学梦,只是那梦想在现实的磋磨下,早已褪色、蒙尘,最终被他深埋心底,不敢再轻易触碰。如今重生,他重新拾起了这份初心,凭藉著“启智”带来的超前阅歷和对文字的感悟,他自信《铁锈与晨曦》的质量远超这个时代同龄人的作品,甚至比许多已成名作家的短篇都要深刻。

但自信归自信,在结果出来之前,一丝若有若无的牵掛,始终縈绕在心头。这丝牵掛,不像磁带生意那样,可以通过努力和计算就能大致预估结果,它更像是一种信仰的考验。

他站在收发室外不远处,静静地望了一会儿。周围是课间的喧闹,同学们的笑声、追逐声、討论问题的声音,交织成一片青春的交响。而他的內心,却因为这遥遥一望,泛起了一丝与这喧囂格格不入的寧静与期待。

“陆扬,发什么呆呢?”王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刚从厕所出来,看到陆扬盯著收发室看,有些好奇。

陆扬回过神,若无其事地笑了笑:“没什么,隨便看看。走吧,快上课了。”

他转身和王磊一起往教室走,心中却暗暗对自己说:磁带生意是眼前的苟且,是积累原始资本的基石,但文学的梦想,是诗和远方,亦不能放弃。两条路,或许艰辛,但都值得去坚守。

那扇小小的收发室窗口,在他心中,仿佛成了一个隱秘的坐標,连接著现实的校园与远方的文学殿堂。他知道,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还会一次次地將目光投向那里,等待著,期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