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邮封寄,希望一缕向远方(2/2)

女同志抬眼瞥了他一下,又看了看稿纸的厚度,语气平淡地说道:“装稿子啊?厚的还是薄的?牛皮纸的五分,白卡纸的一毛。自己看那边墙上掛的样品。”

陆扬顺著她指的方向看去,墙上果然贴著几种信封的样式。牛皮纸信封虽然便宜,但显得有些单薄,而且顏色发黄,不够体面。白卡纸的则挺括厚实,也更显郑重。

“启智,从专业角度看,哪种信封更合適?”陆扬在心中问道。

“考虑到稿件的重要性及编辑的第一印象,建议选择白卡纸信封。虽然成本略高,但能更好地保护稿件,並传递出投稿者对作品的重视。”

“我也是这么想的。”陆扬暗自点头,隨即对窗口的女同志说:“同志,就要那个白卡纸的吧,结实点儿。”

“嗯。”女同志从柜檯下抽出一只崭新的b5大小的白色卡纸信封,放在柜檯上。

“邮票呢?寄到上海,大概这么厚,”陆扬比划了一下,“平信要多少钱?”

“上海啊,外埠的。”女同志拿起稿纸掂了掂,“估计得超重两档,两毛四。”

“好的,一个白卡纸信封,两毛四的邮票。”陆扬说著,开始从口袋里往外掏钱。他先將那张最大面额的五角纸幣递了过去。

女同志接过钱,低头在算盘上噼里啪啦拨了几下,然后从抽屉里找出几张邮票和一些零钱。

“给,这是信封,邮票两张一毛的,一张四分的,正好两毛四。找你一毛六。”她將东西和零钱一起推了出来。

陆扬接过,仔细將邮票收好,又拿起信封看了看,质量確实不错。他走到大厅一侧供人写信的长条桌旁,那里有公用的浆糊瓶和蘸水钢笔。他小心翼翼地將稿纸展平,轻轻摺叠好,装入信封。然后,他拧开自己的英雄钢笔,在信封正面一笔一划地写上了《萌芽》杂誌社的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字跡清晰有力。在寄信人地址栏,他也认真地填写了自己的信息。

一切就绪,他用公用毛刷蘸了些浆糊,均匀地涂在信封封口,仔细粘好,又反覆压了压,確保牢固。最后,他將那三张邮票整齐地贴在信封右上角。

做完这一切,陆扬拿著这封装载著他无数心血与希望的信件,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他走到邮局门口那个绿色的铸铁邮筒前,邮筒上方的投信口仿佛一张期待的嘴。

他再次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地址,確认无误后,深吸一口气,將信件稳稳地投了进去。

“咔噠”一声轻响,信封滑入了邮筒深处。

那一刻,陆扬的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完成一件大事的释然,也有一丝对未知的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这不仅仅是一封稿件,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主动向这个世界发出的试探,是他改变命运棋局中,落下的一枚关键棋子。

“启智,”陆扬在心中轻声说道,“帮我估算一下,如果这篇稿件被《萌芽》採用,稿费大概能有多少?还有,从投稿到最终发表,一般周期是多久?”

“根据八十年代中期主流文学期刊稿酬標准,《萌芽》杂誌短篇小说稿费通常为每千字人民幣5元至10元不等,具体取决於稿件质量、作者知名度及刊发栏目。以您的稿件约1.1万字计算,若按中等標准7元/千字,稿费预计在70元至80元左右。新人新作可能会略低。”启智迅速回应,“至於发表周期,一般而言,从投稿到编辑初审、覆审、终审,再到排版印刷,至少需要2至3个月。若稿件积压较多或需要修改,周期可能延长至半年甚至更久。”

“七八十块钱……”陆扬心中一动。这笔钱在八十年代中期,对於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几乎相当於一个月的工资了,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能拿到这笔稿费,无疑能极大地改善他目前的经济窘境,也能让父母对他刮目相看。

“两三个月,甚至更久么……”他望著邮筒,心中瞭然,“也好,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这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就是耐心的等待,以及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了。”

他转身离开邮局,阳光洒在他年轻而坚定的身影上。这一趟邮局之行,去了他三毛四分钱,让他清楚地感受到了现实的压力,但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更具体的渴望。

“笔尖的试探”已经完成,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会停下脚步。一个崭新的时代画卷,正等待著他用智慧与汗水去描绘。而他知道,启智,將是他手中最锋利的那支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