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墨香染,未来灵魂绘今文(1/2)

三分钟,对於凡人而言,或许只是打个哈欠、喝口水的间隙。但对於“启智”来说,足以完成一次小型宇宙爆炸量级的信息筛选与重构。当陆扬脑海中那片代表数据传输的柔和光芒敛去时,一个井然有序、包罗万象的“八十年代文学创作导航系统”已然构建完毕。

“启智,先筛选出《萌芽》、《收穫》、《人民文学》这三家顶级期刊近两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按题材、风格、字数进行分类,並附上读者反馈(如果当年有类似统计的话)和可能的编辑偏好分析。”陆扬坐在书桌前,眼神专注,像一位即將出征的將军在审视沙盘。

“指令执行中……数据已分类呈现。”启智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萌芽》偏好青春题材,关注青年成长、理想与困惑,文风要求细腻、真挚,略带理想主义色彩。近两年热门主题包括高考压力下的反思、城乡青年思想碰撞、以及对新兴事物的初步探索。平均字数八千至一万二。”

“《收穫》则更侧重於有一定社会深度的现实主义题材,鼓励对时代变迁、人性复杂的挖掘,文风沉稳厚重,允许一定的实验性。热门主题涉及改革阵痛、知识分子心態、以及对歷史的反思。短篇字数区间较大,五千至两万字皆有。”

“《人民文学》作为標杆性刊物,题材广泛,但整体基调要求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同时不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艺术手法上追求精湛圆熟。近期关注点有英模人物、重大社会事件的文学呈现、以及对民族精神的探討。”

陆扬一边听著,一边在心中快速勾勒。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萌芽》上。对於一个“高中生作者”而言,这无疑是最佳的突破口。

“就从《萌芽》入手。”陆扬敲定了目標,“启智,帮我构思一个故事框架。主题围绕『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主角设定为一个身处变革时代,对未来既充满憧憬又感到迷茫的普通青年。他可能面临家庭的期望、旧有观念的束缚,以及对新兴机遇的蠢蠢欲动。”

“正在根据您的核心设定进行故事模型推演……”启智的运算力全开,“模型a:一位高考落榜的青年,在迷茫中接触到个体经济的浪潮,试图摆脱父辈安排的工厂铁饭碗,引发家庭衝突与自我怀疑,最终在一次大胆尝试后找到人生新方向。”

“模型b:一位来自小镇的优等生,考入大城市大学后,在繁华与多元思想的衝击下,对既定的人生规划產生动摇,开始探索文学或艺术等『非主流』道路,面临现实压力与精神追求的矛盾。”

“模型c:一位技校毕业的年轻工人,对刻板的工厂生活感到厌倦,內心嚮往诗与远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西方文化或新兴思潮,开始偷偷进行文学创作或组建地下乐队,在压抑的环境中寻求精神出口……”

陆扬听著,手指轻轻叩击著桌面。他的脑海中,前世今生的无数画面交织闪烁。五十年的阅歷,让他对这些模型中的人物心理感同身受。

“模型c,这个有意思。”陆扬的眼睛亮了起来,“技校生,年轻工人,八十年代工厂的氛围,那种带著铁锈味的青春,理想在现实的重压下萌芽……这个设定,有嚼头。”

他想起了自己前世年轻时,也曾在某个国营大厂里短暂待过,那种集体主义的余暉与个人意识觉醒的躁动,他记忆犹新。

“好,就以模型c为基础。”陆扬深吸一口气,“启智,调出八十年代中期,江城这类大型工厂青工的普遍生活状態、娱乐方式、流行文化元素、以及他们可能接触到的新兴思潮的渠道。”

“数据调取中……江城大型工厂,如红星机械厂、东方化工厂,青工生活特点:三班倒工作制,业余生活相对单调,主要娱乐为看电影(露天或单位礼堂)、跳集体舞、打扑克、下棋、听收音机(邓丽君歌曲已开始流行,但仍属『靡靡之音』,需私下收听)。新兴思潮主要通过內部传阅的文学期刊、被『批判性』介绍的西方思潮小册子、以及少数能接触到港台信息的渠道(如海员、侨眷)。”

陆扬一边听,一边铺开了稿纸。那是一种带著淡黄色泽的粗糙纸张,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学生用纸。他握著一支英雄牌的钢笔,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春蚕食叶。

“故事的名字……”陆扬沉吟,“要有时代感,也要有象徵意义。”他瞥了一眼窗外,夜色依旧浓重,但东方似乎已有了那么一丝若有若无的躁动。

“《铁锈与晨曦》,怎么样?”他问启智。

“『铁锈』象徵工业时代、刻板生活、以及理想被压抑的沉重感。『晨曦』象徵希望、新生、以及变革的曙光。”启智迅速给出了逻辑分析,“標题具有较强的文学意象和对比张力,符合八十年代文学作品的命名风格。评估:良好。”

“那就它了。”陆扬满意地点点头,在稿纸的顶端,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这四个字。

五十岁的灵魂,此刻仿佛与十七岁的身体达成了某种奇妙的和谐。他不再刻意模仿少年人的青涩,而是將那份沧桑与洞察,巧妙地融入一个年轻的视角。

笔尖在纸上游走,一行行带著墨香的文字开始浮现。

故事的主角叫李明,红星机械厂的一名年轻钳工。他热爱文学,偷偷写诗,梦想著有一天能摆脱这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陆扬的笔触细腻而克制,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勾勒出李明內心的挣扎与渴望。

“启智,关於八十年代工厂车间的环境描写,特別是气味和声音,帮我补充一些细节。”陆扬写到一半,停了下来。

“红星机械厂,假设为大型重工业工厂。车间常见气味:机油味、铁屑的金属腥味、电焊时產生的焦糊味、以及老旧厂房特有的潮湿霉味。常见声音:车床旋转的嗡鸣声、锻压工具机的巨大撞击声、砂轮打磨的刺耳摩擦声、以及工人们操作时的吆喝声、工具碰撞声。”

陆扬闭上眼睛,那些遥远的记忆在启智的数据辅助下变得鲜活起来。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轰鸣的车间,闻到了那熟悉的、混杂著汗水与机油的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