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书包深处,昨日印记(1/2)

王磊那咋咋呼呼的声音和急匆匆的脚步声很快消失在教室门口,像一阵短暂刮过的风,留下一室尚未完全平息的喧囂,以及……陆扬独对的、仿佛凝固了时光的角落。

他没有立刻起身追赶王磊。阳光斜斜地打在课桌上,將那本刚刚被他翻阅过的物理书映照出温暖的轮廓,空气中漂浮的细微尘埃在光柱里缓缓舞动,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却又真实得让他心头髮紧。

他的目光,从物理书上移开,缓缓落向课桌旁掛著的那个——属於他的书包。

那是一个洗得有些发白的帆布书包,军绿色,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款式。边角的地方磨损得厉害,露出了里面一层更浅色的帆布经纬。母亲赵淑兰应该在磨损最严重的地方打过补丁,针脚细密,顏色却不太协调,带著一种属於那个年代特有的、朴素而窘迫的爱意。书包的搭扣是金属的,上面甚至还残留著一些锈跡。

陆扬伸出手,手指触碰到粗糙的帆布表面,那熟悉的、带著一点点汗渍和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混合气味的触感,再次將他拉回现实。他记得这个书包,前世它陪伴了他整个高中生涯,见证了他从最初的懵懂期待,到后来的挣扎、焦虑,最终走向高考的失利和人生的灰暗。

他沉默地解开那有些生涩的金属搭扣,发出“咔噠”一声轻响。动作很慢,仿佛里面装著的不是几本旧书,而是他沉重而不堪回首的过去。

书包被打开了,一股更浓郁的、混杂著纸张霉味、墨水味、或许还有昨天没吃完的半块饼乾屑的味道扑面而来。他皱了皱眉,这味道並不好闻,却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归属感”。这就是他十七岁时的生活气息,真实得让人无法逃避。

里面並没有多少东西。几本同样边角捲曲、封面印著“高级中学课本”字样的语文书、数学书,几支廉价的原子笔,一个掉漆的铁皮文具盒,里面大概装著几截铅笔头和一块脏兮兮的橡皮。最显眼的,是几本厚薄不一的练习册,胡乱地塞在书本之间。

陆扬的指尖在那些练习册的侧脊上轻轻划过,最终停留在了一本印著“数学同步练习”字样的册子上。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將它抽了出来。

练习册的封面有些皱巴,上面还有几滴乾涸的墨水污渍。他缓缓翻开。

映入眼帘的,是属於“过去那个陆扬”的字跡。

怎么说呢?稚嫩,笨拙,带著一种用力过猛却不得章法的彆扭感。笔画歪歪扭扭,大小不一,有时一个字能占两个格,有时又缩成一团。这和他现在脑海中那个歷经世事、书写过无数报告合同的五十岁灵魂所习惯的、流畅而沉稳的字跡,形成了无比刺眼的对比。

翻过几页,大量的红叉开始出现。鲜红的、潦草的叉號,如同战场上横七竖八的尸体,遍布在那些解题步骤和答案上。有的题目旁边,还有老师用红笔写下的批语,字跡龙飞凤舞,带著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思路混乱!”“基础不牢!”“审题不清!”

陆扬的呼吸微微一滯。

前世学习数学时的那种痛苦、挣扎、茫然无措的感觉,如同潮水般再次涌上心头。他记得自己对著这些题目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却依旧不得其解的夜晚;记得考试时面对大片空白的试卷时那种心慌意乱、冷汗直流的窘迫;记得拿到惨不忍睹的分数时那种羞愧、自卑以及对父母深深的愧疚……

那时候,这些题目就像一座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他並非不努力,可就是不得其法,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信心,最终彻底陷入了自我怀疑和放弃的泥潭。

“呵……”陆扬喉咙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带著自嘲意味的轻哼。他伸出手指,轻轻抚摸著纸面上那些刺眼的红叉,指尖传来纸张粗糙的颗粒感,还有墨水乾涸后留下的轻微凸起。

“这就是……我当年的『杰作』啊。”他在心里默默地说道,语气复杂难明,有对过去的怜悯,但更多的是一种决绝,“真是……惨不忍睹。”

他用力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最后一丝残存的迷茫和伤感已被彻底驱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和锐利。

“不过,都过去了。”他对自己说,声音在意识深处响起,带著斩钉截铁的力量,“从现在开始,这一切,都將改变!”

前世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於基础的薄弱和学习方法的错误。而现在,他拥有一个近乎“作弊”的超级外掛——启智。

这个念头一起,陆扬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他刚刚才初步了解了启智的功能,但更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现在,面对著这本记录了他学业“耻辱柱”的练习册,他迫切地想要验证一下,启智在学习方面,究竟能带给他多大的帮助。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com】

“启智。”他在脑海中发出了指令,带著一丝试探和期待,“你在吗?”

【我在,持钥人。】启智那毫无波澜的逻辑性声音几乎是瞬间响应,【请指示。】

陆扬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復著有些激动的心情,儘量让自己的“提问”显得条理清晰:“我想……我想了解一下,目前我所处阶段,也就是高二下学期,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能不能……帮我梳理一下?重点和难点,最好能標註出来。”

【指令已接收。正在访问並解析当前世界(公元198x年,江城地区)標准高级中学教学大纲(数学)。】启智的回应依旧高效得令人髮指,【知识库匹配中……逻辑节点构建中……重点、难点及关联性分析中……】

陆扬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无数信息流以一种他能理解却无法言喻的方式涌入、分类、整合。这过程快得超乎想像,几乎只是一两个呼吸的时间。

【知识框架构建完成。】启智的声音再次响起,【已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標准教材內容及歷史考试数据(截至198x年上半年),生成高二数学(代数、几何)核心知识结构图。关键节点已高亮,潜在难点及易错区域已標註预测概率。是否需要在您的意识中进行可视化呈现?】

“可视化呈现?”陆扬愣了一下,隨即反应过来,“是!现在就呈现!”

下一秒,一幅清晰无比、逻辑严谨的树状结构图,如同科幻电影中的全息投影一般,直接“投射”在了陆扬的意识视野中!

代数部分,从函数(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到数列(等差、等比)的通项与求和,再到不等式的解法与证明,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核心概念,都像一个明亮的节点,清晰地排列著。节点之间用不同顏色的线条连接,代表著它们之间的逻辑关係和递进层次。

几何部分,从立体几何(空间线面关係、体积计算)到解析几何(直线与圆、圆锥曲线),同样结构分明,重点突出。

更让陆扬感到震撼的是,那些被启智判定为“难点”或“易错点”的知识节点,都用醒目的红色或黄色高亮標註,旁边甚至还有简短的註解,说明其重要性、常见考法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