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又要三班倒(1/2)

同时开四个项目,公司现场熟练的生產技术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郑季平、邵力子、林勇、廖新辉,每人分管了一个项目,考虑邵力子年纪大,施工经验也更丰富,公司第一次承揽民用房建工程,把他安排在景苑小区工地做技术总管。

大学生都是包分配工作的,钢正儿八经全日制毕业的大学生根本看不上集体企业,尤其达通建设这种掛靠性质的私人承包企业。没办法,只能从高中毕业生或者年轻的带过班的作业工人里面寻找,招过来培养。去年10月,招了四名高中毕业生和三名三十余岁的熟练泥瓦工,跟在工地上学习施工和安全管理。每个人都被要求报了电大函授,拿到文凭,在公司做满五年,费用就由公司承担。

龙厚文在钢检修厂做了两年临时工,觉得转为全民工的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又是乾脆辞工,也进了达通建设公司。郑仲平把他安排在生產技术部,跟著郑季平学施工,鼓励他从头学习,项目经理也好,老板也好,大部分都是从底层爬出来的。

龙厚文上班那天,李胜武也跟过来了,他笑道:“郑老板,你这里工资这么高,我乾脆也来学施工,你收不收呀。”

“你开什么玩笑,你一个工人叔叔,別来逗我。”郑仲平当然知道他是开玩笑。

李胜武就嘿嘿笑著,“你赶紧把文黑皮培养出来当老板,攒到钱,好把你家堂妹討回去。”

三个人从小学玩大的,说话就很隨意。

安全方面,由廖新辉带著,让他们边读电大,边在现场学习。幸亏廖新辉认真,带出了四个年轻人,刚刚够每个工地安排一人。但人手有限,安全员也不是全职的,需要协助施工员测量放线、检查施工作业工序。

电子厂有固定单源,由胡孜良管著,只要抓好质量、安全和產量,不用担心没饭吃。装修公司由刘本匡和刘连飞管著,他们的业务有两大块,工装和家装;工装主要来自达通建设及钢建筑的分包,家装业务一般都是业主自己找上门来,自从成立为公司,家装业务反而少了,大家都找小店或者游击队去了。租赁公司总共才两台机械,黄世华一个人管著,还可以开挖机,没难度;郑仲平也没有资金去投入,扩大机械拥有量,目前只是想著挖掘机有事做,让二舅不閒著,有一份够好的收入就可以。黄世华还是很满足,工资有三千多,还有分成,比起在偭北每天都是投入没有產出,心里舒爽多了。

郑仲平每天就是围著这几个工地打转转,晚上陪陪甲方的领导,总体上是忙而不乱,日子过得扎实。

这天,他刚从景苑小区工地出来,就接到技改部工程科副科长吴德胜的电话。

“郑总,你现在在哪里?”

“我刚刚从景苑小区工地出来,吴科,有什么指示?”对吴德胜,郑仲平一直都是感激和敬重,他不仅在工地上能够支持自己,还把自己引荐给科长杨卫东,后来又认识了部长汪琪志,拓宽了在钢的业务渠道。虽然钢主管工程业务的技改部和机动部在业务分配上倾向於钢建筑,其他集体建筑企业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在他们那边掛靠或分包,因为只有钢建筑有冶金施工资质;但每年还是会拿出一部分任务,直接交给这些集体性质的建筑企业承担施工任务,以制衡钢建筑,让他们能够不翘尾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