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生活没有假如(1/2)

正月初四的清晨。

“仲平,东西都准备好了吗?“胡孜良从厨房探出头来,手里还拿著一个保温盒。

“都在这儿了。“郑仲平指了指茶几上堆放的礼品盒——八瓶瀏阳河、一盒铁观音、六盒高档保健品,还有那个特別准备的牛皮纸包裹。

胡孜良走过来,把保温盒放进礼品袋里:“这是我昨晚做的公脚,妈妈说外婆最喜欢吃。“

郑仲平笑著捏了捏胡孜良的手:“还是你想得周到。“

他小心地拿起那个牛皮纸包裹,轻轻抚过上面烫金的《资治通鑑》四个字。这套书,他找了好几家书店,但想到外公看到时的表情,他觉得值了。外公是三十年代的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算是凤毛麟角,后来在铁路局做测量工程师,却因特殊原因不得不回乡务农,一辈子最爱读书。

“走吧,別让外公等急了。“田玉珠穿好衣服出来,跟小两口说。

车子只能停在水泥厂,离外公家还有两里多地,只能走铁路。

外公家的房子是建於八十年代初的半红砖半土砖房。虽然老旧,但胜在周边环境清幽,邻居家都离著一点距离,扩建地较多。地坪周围的几棵老枣树在冬日里突兀著身躯,昂然挺立。

郑仲平深吸一口气,空气中飘著淡淡的鞭炮硝烟味,这是春节特有的气息。

外婆等在地坪里,不时看看铁路,也不断跟走在铁路上的人打招呼。外婆嗓门大,又特別爱热闹,好面子,好客。不管认不认识,只要觉得面熟,就会打招呼,邀请进家里喝茶。其实只是客气话,但周边人都知道外婆热情好客。就这,为舅舅们討老婆还打下了基础。

郑仲平兄妹拎著大包小包,母亲走在前头。

外婆看著这一家子,脸上泛起热烈的笑容,“你们都来了,一路可辛苦了。还有,我这外孙媳妇,你可是长在城边上的妹几,到外婆家来,那是真辛苦。走铁路习惯吗?”

她走过来拉著胡孜良的手,上下打量,口里嘘寒问暖,甚是喜爱。

“外婆好,给您拜年了!”胡孜良被看得不好意思,轻声问好。

“仲平哥来了!“表妹小芳探出头来,脸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她是大舅的孩子,去年已经大学毕业,在南方一家外企工作,时髦的微卷长发和精致的妆容与小时候那个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小丫头判若两人。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看书就上 101 看书网,??????????????????.??????超实用 】

“新年好!“郑仲平笑著回应,跨过门槛。屋內烧著地炉,暖气很足,扑面而来的除了热气,还有各种食物的香味和嘈杂的人声。

茶房里已经坐满了人。舅舅们,还有外公的两个外甥,舅妈们应该在做饭菜,表弟表妹都在旁边大舅家玩。

外公坐在靠窗的藤椅上,穿著一件深灰色的袄,虽然已经八十岁高龄,甚至瘦弱,但腰板依然挺直,银白的头髮梳得一丝不苟。

“外公,新年好!“郑仲平快步走过去,恭敬地问候。

外公抬起头,眼睛一亮:“仲平来了啊,快坐快坐。“

老人家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中气还是十足。

郑仲平又跟在做的长辈打招呼问好,並给他们敬上烟,帮他们点燃。

其他礼物都交给迎母亲去分派,郑仲平自己小心翼翼地捧著那个牛皮纸包裹走到外公面前:“外公,这是给您带的。“

外公接过包裹,掂了掂分量,眼睛微微眯起:“这么重,是什么好东西?“

“您打开看看。“郑仲平笑著说。

外公慢慢拆开包装,当看到那套精装《资治通鑑》时,老人家的手明显颤抖了一下。他轻轻抚摸著烫金的书名,眼神变得柔和而深远。

“好,好啊...“外公的声音有些哽咽,“这套书我一直想买,但太贵了...“

“您喜欢就好。“郑仲平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外公的反应比他想像的还要好。

外公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册,泛黄的手指轻轻划过书页:“我年轻时在图书馆看过这套书,那时候就想,要是能有一套自己的该多好...“

“爸,您又看书入迷了。“大舅笑著打断,“仲平刚来,您就拉著他聊书。“

外公这才回过神来,合上书页:“对对,仲平,先吃点东西。你二舅也回来了,在里屋休息呢。“

郑仲平这才注意到,客厅里確实没见到二舅的身影。二舅比他大十二岁,在缅北做工程,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

“二舅什么时候回来的?“郑仲平问道。

“昨天半夜到的,“大舅压低声音,“看起来挺累的,说是那边工程不顺利。“

郑仲平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盘算。他早就听说二舅在缅北的工程遇到了麻烦,难以维持,这次回来,或许是个机会。

午饭时,二舅才从臥室出来。郑仲平差点没认出他来——二舅比上次见面瘦了一圈,眼窝深陷,鬢角的白髮明显多了。但当他看到郑仲平时,眼睛还是亮了起来。

“仲平!“二舅走过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听说你现在生意做得不错啊!“

“还行吧,二舅。“郑仲平谦虚地笑笑,“您看起来...“

“老了是吧?“二舅自嘲地笑笑,“那边太操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