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包装箱厂(1/2)

郑仲平决定先不扩大电子厂规模,得把现在的厂子经营好,积蓄力量。

从皋西公司借借的二十万,以及从电子厂员工手里借来的二十万,都已经还了。

无债一身轻嘛。

手中这点资金,要建房,要保电子厂和装修店的日常运行,还要在钢接著做项目,其实紧巴巴的。

厂子和店子现在由郑季平照看,电子厂有胡孜良在那里,装修店有郑平,郑仲平很放心。

他的想法是把郑季平、胡孜良和郑平都培养成骨干。电子厂以后交给胡孜良打理,郑平以后打理装修店,郑季平负责工程管理。

只是还需要培养一个財务。这次回村里,看看那些高中毕业生,有谁愿意出来学財务,先找一个。

他將事务安排好,就回了村里。他必须要给增利出一个招代。

堂伯郑理初在70年代带领大家,硬是用锄头扁担,开出了一家煤窑,红火了几年。把村里的到镇上和星城的路都修好了,还办了林场茶场农科所,见了学校。算是全镇一个名人,所以在支书这个位置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没有人反对。

今天,村支两委的人都在村部开会,还有党员,及各个生產组的组长。

郑仲平坐在另一间屋子里,等著他们散会。

半小时后,郑理初、村主任胡志三、刘秘书三人进来了。

郑仲平忙站起来打招呼。

“伯,李主任,刘秘书,好啊。”

郑理初招呼他坐下,刘秘书倒来一杯开水。

“这次到秀都,收穫怎么样?”

“唉,喜忧参半。忧的是,在村里再办电子厂的设想只能泡汤。有两个產品,收音机和vcd,办起来需要一百多万,找不著这么多钱,风险也大。当然,还有一个可以说是喜的事,那就是办一家包装箱厂。我这那边看了几家厂,他们须要大量的木製包装箱,还有,皋西和钢,也需要包装箱。所以我建议村里也可以考虑办这样的厂子,投资不大,技术含量不多,也能够找到销路。”

李主任听后,也是一喜,“確实是个思路。我们村其他不多,居士木材和楠竹多。原材料暂时不要数钱出去。”

郑理初点点头,確实是。

“那大家就坐下来討论一下,看怎么办起来。”

四人围在炉火边。

刘秘书说道:“厂子就选在学校这里。把旁边的几丘土整平,就可以使用。”

“厂房怎么弄?”郑理初吧嗒这烟,问。

李主任接口,“就用楠竹搭个棚子,地面打一层水泥灰,不淋雨不晒太阳,没得泥巴就可以。这样省钱。”

郑仲平又给每人分发了一支烟,自己凑到炉火上点燃,说:“主要还是考虑规模,才能定下买几台锯木机,要多大的电源。还有是销售人员很重要,做好的东西,怎么卖出去,怎么收回货款,是关键。”

“刘秘书,你去把李功天喊过来,他好像在星城一家木工厂做过事,是一个好木匠,脑壳也聪明。”郑理初突然想到这个人,就对刘秘书说道。

李功天家就在村部下面。他三十多岁,在星城干了十来年木工活,专门打家具。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李功天过来后,討论起来就更透彻。

郑理初讲道:“我们村里目前的木材楠竹储量,如果只考虑间伐,那每年可以供应两千方料,木材都是松木和杉木。做包装箱材料,应该是很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