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一笔大业务(1/2)

1994年7月14日,星期天,中午。

开业后一周,郑仲平从家里带来一坛二十五斤装的杨梅酒,由杨勇出面,请陈志勇等九位在钢上班的电大同学喝了一场酒。

有四名女同学,聂春华和郑丽丽在钢总厂规划部预算科上班,刘娟梅在钢建筑公司土建队预算组,李美华在民用水电气公司预算科。

五名男同学,杨勇和陈志勇在钢建筑公司,谭忠贤在审计部,吴桂华在规划部结算科,胡开来在钢集体企业同兴铁建公司。

这些同学,不是预算员,就是审计员,或者是施工员。这是郑仲平以后能够在钢立足的基石。

人脉是什么?人脉来自哪里?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没有弄明白,身边的好资源也会被浪费掉。

在维繫人脉资源方面,郑仲平从来都是缺乏主动。他的理念很简单:要做事,先做人。我把自己做好,认可自己的人,肯定会在某个合適的时候,全力帮助和支持。

但是,现在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母鸡下了蛋,“咯咕咕,咯咕咕”不停,主人就知道它下蛋了。大家都知道鸡蛋有营养的主要原是母鸡gg叫得好。而母鸭下蛋后,默默无闻,不声不响,每人知道,所以鸭蛋就没多少人认可,没有鸡蛋那么好卖。

这是杨勇跟郑仲平讲的理论。没事就要出来吆喝几声,没事就请三五两个同学朋友出来聚一聚。他讲到: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还有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都是自己的人脉资源,经营好,就是生產力。

杨勇二十五了,十七岁高中毕业顶职进厂。自己工作勤奋,脑瓜子灵活,亲戚帮忙,更主要的是建筑公司有位主要领导是他父亲的徒弟,所以他才有机会带薪读电大,拿文凭。

这些都是杨勇前几天跟他喝酒讲出来的。

杨勇的话语,对郑仲平衝击很大。在他的建议下,郑仲平才组织了这次小范围的聚会。

聚餐点在钢露天场的一家家常菜馆,老板是郑仲平家邻村的人,叫彭楚华。他岳父在三公司做小包头,所以他们夫妻就在这边开饭店。

彭楚华比郑仲平大了十岁,他看见小老乡进店来,就开玩笑:“郑仲平,小小年纪就开了店子,今天是想腐败谁呀?”

郑仲平笑笑:“楚哥,我一小萝卜,能够腐败谁呢,几个同学,聚一下。”

彭楚华递过来一支烟,郑仲平摆摆手,“我不抽菸。”

“怎么可以不抽菸呢,去外面联繫业务,怎么好给领导敬烟。你自己不抽,敬烟都不会。”彭楚华自己点燃,开始点拨。

確实,业务员在外,不喝酒,不吸菸,不按摩,不唱歌,很难接近別人。

“楚哥,我喝酒呀。”郑仲平笑道。

彭楚华右手指了指他,笑:“多学点,下次喊我去按摩。今天几位,包厢吗?”

“好,等我手头有点余钱剩米,一定请楚哥。我们十位,来个包厢。”

彭楚华老婆邓艺红过来,把郑仲平带到包厢,“小郑,你不要信我家那位,他喜欢乱讲。”

“嫂子,没事呀,我还要拜楚哥为师呢。”郑仲平在杨勇开导两回后,说话有进步。

“以后有钱也不能够去按摩店。”邓艺红以老乡嫂子的身份警告郑仲平。

郑仲平忙说:“是,嫂子,只要楚哥不来带坏我。”

“吃什么菜?”邓艺红不兴地问。

“嫂子,你看著安排,十个人,要喝酒。”郑仲平收起吊儿郎当的心態。

“好。”邓艺红扫了他一眼,走出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