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规划插旗口陶瓷小镇,出动人民子弟兵找盐(1/2)
显而易见,王村长无疑是一位才华出眾、能力卓越之人!
他的工作效率之高令人惊嘆不已,並且日夜操劳,不知疲倦。短短一周时间,他就成功地將戴家族群全部迁移完毕。
不仅如此,王村长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插旗口这个地方竟然蕴藏著丰富的陶土和石英砂资源,这让他兴奋不已。要知道,这些材料可是製作瓷器的必备原料啊!更巧合的是,许多戴家族人原本就是技艺精湛的制瓷匠人。
王村长立刻想到了王上的陶瓷小镇的规划,这个地方简直是建设陶瓷生產基地的理想之地。
於是,在他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仅仅用了几天时间,五个崭新的木炭炭化炉便矗立在了这片土地上。同时,十五个陶瓷窑炉也开始紧张施工,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王村长的规划下,插旗口陶瓷基地將生產的陶瓷品种繁多,有碗、碟、豆、扁壶、瓶、罐、酒杯等生活用品,砚、砚滴等文房用品,围棋子、乐器塤等娱乐用品,板瓦、屋脊兽、瓦当、滴水瓦、琉璃瓦等建筑材料,还有雕塑品、宗教用品、窑具等。
釉型有白釉、黑釉、褐釉、青釉4大类,除青釉瓷只有素麵和刻两种外,其他三类均有素麵、刻、剔刻和点彩4种。
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技法在模仿中原的同时,也將创製一些独具本地特色的產品,比如说扁壶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种,他的灵感来自於禹羌铁骑马背上吊掛携带的皮囊。
他发现这种皮囊常被匈奴族群和当地人用来装水、盛奶和灌酒,但由於皮囊需要手工缝製,不能大批量生產,且冬天加灌热水易爆裂,有使用寿命,但扁壶则可大量低成本製作,用於民用,方便而又经济,非常適宜於马背或驼背上吊掛携带。
而皮囊则可徵集主要供骑兵使用。
这个规划听得王上心怒放,这可是个大买卖,也特意到插旗口去走了一趟,既关心一下戴家族人的生活,除按新朝国民常规供应之待遇外,王上也带去十套工部新赶工出来的新式长筒煤炉和五千个笑脸煤球,也从自己的私库支出奖励了王村长一百两黄金和戴家族群一千两白银。
王上还亲笔手书,將木炭炉命名为义仕炉(取王村长现在名),陶瓷窑炉命名为永升窑(取王村长曾用名)。
当往北走到插旗口的一块沙地时,王上问王村长有何用途,王村长说尚未想好,刘贺想起小安然说的那个美味西瓜,就问王村长这片沙地是否可以为族人和窑工们栽种西瓜。
(请记住 101 看书网伴你读,101????????????.?????超顺畅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王村长说挺好,大家在窑炉高温环境下工作,暑热歇息之余吃吃西瓜,確实是美事一桩。王村长盛讚王上如此关心民生,当是开明圣君,他们开春就试种之。
然后王村长往前指:“离我们现在居住的鹿角沟口不到十里地,这片主林区,我已经安排人手在合理砍伐林木。报告王上,后天我们的第一口炭化炉就可以开工生產木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