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雪地狂奔》与《怪物公司》立项(2/2)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更抽象的概念沉淀。
“怪物公司是一个企业,它的运作建立在一种收集能源的模式上——通过惊嚇孩子来获得尖叫能源。”
“但如果我们深挖一层,这种模式的本质是什么?是建立在『未知』和『误解』之上的交换。”
“怪物害怕孩子,认为他们有毒,孩子害怕怪物,认为他们会伤害自己。但这种恐惧源於互不了解。”
他看到多克特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亮了起来。
“我们真正想讲的,是一个关於『打破误解』的故事。
“当一个纯粹的、不带任何偏见的存在,”
“比如一个根本不知道应该害怕,反而充满好奇和爱的人类小女孩——意外闯入这个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精密体系时,会发生什么?她不会尖叫,她可能会笑。”
“而笑,如果我们设想它是一种情感能量,是否可能比尖叫更强大、更纯粹?这会是对现有体系的顛覆吗?”
这个概念拋出,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不仅多克特,连几位皮克斯的故事板画师也开始若有所思地点头。
贾伯斯的手指在桌面轻轻敲击著,看不出表情,但目光牢牢锁定在里昂身上。
里昂继续推进,他知道光是概念不足以震慑住这些技术极客和创意狂人,他必须展现出对实现难度的超前认知。
“而要实现这个想法,让我们的主角苏利文和人类小女孩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我们將会面临几个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这直接关係到我们的投资能否获得应有的银幕回报。”
里昂用一种更技术化的语气,目光转向皮克斯的技术总监。
“首先,是毛髮。苏利文不是一个光滑的玩具,他应该是毛茸茸的、温暖的,让人甚至想拥抱的,即使他是个怪物。
“这需要渲染上千万根独立的毛髮,每一根都需要对光线、运动和物理碰撞做出实时反应。”
“他跑动时,毛髮应该如何波动?被小女孩抓住时,如何表现出压扁和弹起的质感?”
“这可能需要开发全新的渲染引擎,我认为现有的技术无法完美实现。”
技术总监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但眼神里是兴奋而非牴触,这是一种遇到高难度挑战时的专业反应。
“其次,”里昂接著说,
“是布料模擬。小女孩穿著简单的衣物,质t恤。我们需要让它看起来完全真实。
“她活动时,t恤的褶皱、摆动,与她身体和外界环境,比如风的互动,必须达到照片级的真实感。”
“我们不能让观眾因为一件假衣服而出戏。这与毛髮的渲染同样重要,同样困难。”
“第三,是灯光和氛围。怪物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色调、质感必须截然不同。”
“人类世界需要温暖、明亮、柔和。”
“而怪物世界,尤其是工厂內部,可以是更工业、更冷峻、但同时又充满奇幻想像力的。”
“我们需要通过技术,为两个世界赋予完全不同的视觉情感。”
里昂说完,身体微微后靠。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皮克斯的技术团队们面面相覷,他们正在內部討论的技术瓶颈,竟然被一个外来的、如此年轻的编剧兼投资者如此清晰、甚至是一语道破地指了出来。
这不再是创意討论,而是极具前瞻性的技术路线图。
史蒂夫·贾伯斯终於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但带著一种天然的磁场,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里昂先生,这些见解非常具体。”
“听起来你不只是想出了一个故事,你甚至已经构思了整部电影,並且做了后期技术评估。”
他的眼神锐利,带著一丝探究和好奇,“你学过计算机图形学?”
里昂早已准备好应对这种疑问,他微微一笑,从容地回答:
“贾伯斯先生,我没有专业学过。但我认为,一个好的故事创意如果不能从技术实现的维度去思考,就只是空中楼阁。”
“我习惯在构思时,就想像它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的每一个细节。而这些细节,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去支撑。”
“皮克斯不也正是这样做的吗?用技术赋能艺术,用艺术驱动技术。”
这个回答,既恭维了皮克斯的理念,又巧妙地解释了自己“预见性”的来源:一种极致的、基於最终呈现的思考方式。
贾伯斯听完,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不易察觉。
他点了点头,没再追问,而是转向自己的人:
“皮特,还有技术部门,你们都听到了?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嚇人』故事。它需要我们突破极限。这很好。”
他的话语简洁,却为整个项目定下了调子——迎接挑战,做到极致。
接下来的会议,节奏明显加快了。里昂的发言无形中確立了他的话语权。
他们意识到,这个年轻人不仅带来一个创意,更可能是一个能指引方向、降低研发试错成本的关键人物。
会议结束时,贾伯斯径直走向里昂,递给他一张简洁的名片。
“很有趣的想法,里昂先生。保持联繫。”他没有多说,但这是一个明確的信號。
里昂知道,他今天的目的达到了:確保了利益,播下了“不偏离轨跡”的种子,
更重要的是,在史蒂夫·贾伯斯和皮克斯的核心团队那里,留下了深刻且独特的印象。
最终,所有的谈判都基於里昂早已与迪士尼签署的合同框架下顺利进行。
他作为投资者和编剧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而这次会议,也成功地將《怪物公司》这艘巨轮,稳稳地推回了它原本的歷史航向。
走出迪士尼大楼,加州的阳光有些刺眼。
里昂回头望了望这栋创意与商业交织的庞大建筑,心中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