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歷史的秘辛(1/2)
“今晚的首发阵容是:”苏枫的目光扫过眾人,“控卫,史蒂夫;分卫,卡蒂诺;小前锋,詹姆斯;大前锋……”
他在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了姚明身上。
“姚明。”
“什么?!”更衣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姚明打大前锋?!
虽然姚明具备投射和策应能力,但让他去打四號位,还是让人感到意外。不过大家更好奇的是:谁打中锋?!
扎扎·帕楚里亚?
苏枫没有让大家猜测太久,缓缓说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都瞬间愣住的名字:
“首发中锋,巴特尔。”
巴特尔?!
这个名字一出,整个更衣室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
別说火箭队的美国球员,就连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球迷,对於巴特尔能否在nba立足也是褒贬不一,看法两极分化严重。
巴特尔的nba生涯,堪称“高开低走”。
作为中国第二位登陆nba的运动员,更是亚洲第一位夺得nba总冠军戒指的球员,这些名头听起来无比响亮。
他身高2米11,体重达到惊人的132公斤,是典型的力量型內线,下盘力量极其扎实。
另外,得益於中国中锋的培养传统,巴特尔並非纯粹的蓝领苦力,他拥有不错的低位单打技巧、一手被低估的中远距离篮子,甚至还有一定的策应能力,防守意识和卡位技术也处於较高水平。
理论上,他是一个力量与技术兼具的內线球员。
然而,在nba这个天赋怪云集的联盟,巴特尔移动速度缓慢、弹跳能力几乎可以忽略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这使得他的防守覆盖面积和换防能力无法达到nba的要求,最终只在nba打了三个赛季便匆匆返回了cba。
当然,无法在nba立足,並不代表巴特尔实力不济。
他的能力足以充实中国男篮的內线深度。在2000年雪梨奥运会上,他与王治郅、姚明组成的“移动长城”,威名远扬。
只可惜2004年雅典奥运会小组赛首战输给西班牙后,中国男篮內部爆发了矛盾。
输球后的姚明怒不可遏,第一次在国家队大发飆。他告诫队友,別老想著回去当球星,在这儿你们不是球星,在这儿谁都得拼命。还以为是在地方队,把自己当爷呢!
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现出了对国家队极度的失望:“我感到非常失望,对这支球队已经失去希望。”姚明在赛后说,“我现在考虑是不是应该退出国家队。不过我想不是现在,但很快我就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在世锦赛时我还是年轻球员,现在我已经成熟了,但球队依然看不到希望。”
当时这件事可是轰动中国篮坛,至於姚明指责的队友是谁,当时外界眾说纷紜,其中就有很多人认为姚明指的就是巴特尔。
因为在敲定征战雅典奥运会的国家队名单前,巴特尔和唐正东一直是同一位置上的两位竞爭者,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巴特尔练得很好,可没有想到等名单確定巴特尔出征后,巴特尔的训练劲头马上就不如之前了,动不动就说腰疼就不练了,这种消极情绪也在队中造成不良影响,这种作风让一心想创造中国男篮歷史的姚明眼睛里揉不了沙子。
后来这一谜底在中国篮协前任掌门人李元伟自传体新书《李元伟——篮坛风云路》中揭晓,书中表示,姚明当时指责的就是巴特尔。
在李元伟的自传中,还披露了姚明与巴特尔的衝突始末。
针对姚明的批评和在媒体前的发言,巴特尔当也有话放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