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需要改变吗(1/2)

战胜爵士的喜悦並未在火箭队內部持续太久,密集赛程就如鞭子般抽打著他们奔赴下一个战场。仅仅隔了一夜,火箭队全员就登上了前往纽奥良的航班。

纽奥良黄蜂,一支上赛季才从夏洛特搬迁过来的球队,核心是活力十足的“蜂王”拜伦·戴维斯,那个创造“黑八奇蹟”的大鬍子、內线硬汉贾马尔·马格洛伊尔以及后世加入火箭队的后卫大卫·韦斯利。

纸面实力上,火箭理应占据上风。

然而,比赛的过程却再次充满了坎坷。

黄蜂队在主场观眾的助威下打得极其顽强,戴维斯的突破依旧犀利,马格洛伊尔在內线的搅和也让姚明消耗巨大。火箭队整体显得有些疲惫,进攻端的传导球不如以往流畅,防守端的呼应也时常慢半拍。

而问题,再次尖锐地集中在了四號位。

埃迪·格里芬仿佛將上一场的糟糕状態打包带到了纽奥良。

一次进攻中,他在弧顶获得绝佳空位,周围三米无人,他却像接到了烫手山芋,持球停顿了足足两秒,仿佛在进行复杂的心理斗爭,最终选择了一个极其彆扭的突破,直接扎入协防球员怀里,失误告终。

防守端,他更是屡次成为突破口,一次简单的无球掩护,他就完全跟丟了对自己的人,目送对方轻鬆切入篮下得分。

苏枫在场边看得眉头紧锁,拳头不自觉攥紧,最终忍无可忍,在一次死球时用大卫·韦斯特將他换下。

韦斯特上场后,虽然略显青涩,但胜在专注、敢打敢拼,他的中距离投篮和篮板卡位立刻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正是凭藉第三节发挥出色,尤其是韦斯特的活跃,火箭队才打出一波小高潮,確立了领先优势,並有惊无险地拿下了这场本该更轻鬆的比赛。

赛后,更衣室里的气氛並不轻鬆。贏球掩盖了很多问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癥结所在。

科尔和马龙私下找到了苏枫。

“苏,埃迪的问题不是一场两场了。他的心思好像根本不在这里。防守走神,进攻畏缩,这样下去不行。”

科尔没有跟苏枫绕圈子,直接了当的说出了问题。

马龙教练也附和道:“大卫(韦斯特)虽然经验不足,但他更稳定,更听话,训练也更努力。他的中距离和篮板能力,或许更能拉开空间,帮助姚。是不是……考虑一下调整首发?”

苏枫沉默地听著,他承认助教们的提议很有诱惑力,韦斯特的即战力和对战术的执行力,看起来確实是更稳妥的选择。

但是格里芬的天赋是肉眼可见的,他的身高、臂展、移动能力和理论上具备的射程,是现代篮球理想的四號位模板。

就这样放弃?是不是太早了?

“再看看吧,”苏枫最终嘆了口气,没有立刻採纳提议,“我再和他谈谈。也给埃迪一点时间。”

他决定再给这个年轻人最后一次机会,或许回到主场,在熟悉的篮筐面前,他能找回自己。

时间匆匆来到12月6日,火箭队回到丰田中心,迎战东部的强队——底特律活塞。

此时的活塞,虽还不是后来那支令人闻风丧胆、將团队防守演绎到极致的“完整版五虎”,但名帅拉里·布朗的烙印已经清晰可见。

他们的防守充满了身体对抗和纪律性,每一个回合都像是在拧紧螺丝,让人窒息。

活塞的进攻核心,苏枫比谁都清楚,不是那个永不停歇的“中投王”理察·汉密尔顿,也不是小王子普林斯,更不是“最佳防守球员”本·华莱士,而是那个被严重低估、大脑清晰、关键球冷血的大心臟——昌西·比卢普斯。

赛前布置时,苏枫反覆强调:“盯住比卢普斯!切断他和队友的联繫!不要给他轻鬆组织和投篮的空间!他是这支球队的引擎,掐死他!”

比赛开局,火箭队执行得相当出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