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火箭当自强(1/2)
休斯顿丰田中心训练馆,巨大的穹顶下迴荡著篮球撞击地板的“砰砰”声,以及球鞋摩擦地板的尖锐声响。
11月18日的午后,阳光透过高窗斜射进来,在光洁的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明日,火箭队將坐镇主场迎战金州勇士,因此苏枫並未安排激烈的战术演练或对抗赛。
“专注!出手要快,弧线要高!手型!手型给我稳住!”史蒂夫·科尔的声音在空旷的球馆里显得格外响亮。
他亲自带领著所有球员,进行著一项看似简单却异常枯燥的训练——三分球投射。
是的,所有人!包括身高2米26的姚明,包括扎扎·帕楚里亚,甚至包括来自蒙古草原的壮汉巴特尔!这些平日里在篮下翻江倒海的大个子们,此刻都散落在三分线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著接球、屈膝、抬手、拨腕的动作。
“砰!”姚明在左侧底角接球,巨大的身躯微微下沉,略显生涩地调整著脚步,手臂高高扬起,手腕柔和地抖动。篮球划出一道高弧线,可惜力道稍大,“哐当”一声砸在篮筐后沿弹出。
不过很快,姚明就重新调整好力度,再次出手,篮球稳稳命中。
作为一个超级大个子,姚明有著难得的柔和手感。在苏枫原来的世界,姚明並没有更好的开发这个武器,但是苏枫却知道,当姚明的三分成为常规武器,那將会成为敌人无法防守的恐怖武器。
而在球场的另一侧四十五度角,巴特尔同样尝试出手。虽然巴特尔有著粗壮的身材,但是他也有著不错的手感,这是中国早期针对內线的基本要求。
一想到后世中国的新生代內线球员投篮命中率,简直令人髮指。
当然,目前火箭队的几个大个子的三分能力还无法和外线球员相比。
即便莫布里、波西等外线球员的命中率尚可,但也远未达到苏枫心中的標准。
苏枫抱著手臂,站在场边,目光扫过每一个球员的出手动作。
赛季初这几场比赛,火箭暴露出的问题清晰可见:外线投射稳定性极差!空位把握能力不足!一旦內线被限制或遭遇犯规麻烦,外线火力无法提供持续支撑的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
三分,在这个时代或许还未被奉为绝对圭臬,但在苏枫的战术蓝图里,它將是撕开空间、惩罚对手、关键时刻一剑封喉的必备武器。
加强训练,刻不容缓!
一个半小时高强度的三分训练后,球员们才得以喘息。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训练服,呼吸略显粗重。
隨后,球员们根据各自的训练计划和薄弱环节,分散开来:有的走向力量房,在槓铃的撞击声中锤炼肌肉;有的在助教指导下进行脚步移动或防守滑步训练;有的则专注於罚球稳定性的提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依旧是那个最高的身影——姚明。
三分训练结束,他仅仅喘息了片刻,便走向另一块半场。
在那里,助理教练马龙早已等候多时。
“姚!低位!脚步!再来!”马龙低沉的声音如同號令。他亲自上阵,用各种不合理的动作甚至用上了道具来模擬防守者,给姚明施加著巨大的对抗压力。
姚明巨大的身躯在马龙的推搡下努力保持平衡,脚下如同跳著复杂的舞步,左右虚晃,寻找著最佳的发力点和出手角度。
汗水如同小溪般从姚明的额头淌下,滴落在木地板上,瞬间洇开一小片深色。
这仅仅是开始。
低位攻防训练后,是高位策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