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夜校【求月票求推荐票】(1/2)

陈志文取出了报纸,铺在炕桌上:“领导,俺们这搞这点副业,这报纸上都登允许了,鼓励咱搞活经济,二是实在没办法,俺爹没了,家里还欠著多堆的饥荒,弟弟妹妹还要上学吃饭,家里光景太难了,实在没办法了。”

这报纸是陈志文早就收集好的,怕的就是突然有人查了。而且他自重生以来,就一直注意信息的收集,时刻了解国家的大事,这个时候资讯也不像后世那么发达,想知道大事小情,信息来源只能依靠报纸。

马书记仔细听著,接过报纸一看,是份《人民日报》,头版上赫然登著“万元户”和农村经济的报导。

他再抬头端详眼前这小伙子,年纪虽轻,说话却有板有眼,不由得眼底透出两分欣赏,脸上绷紧的线条也柔和了些。但他还是语气一沉地问:

“那你搞这个副业,雇没僱人?雇了几个?”

这问题可关键。那时候老百姓私下都传著一句顺口溜:“七上八下”,僱工超过八个,性质可就变了。

陈志文立马斩钉截铁地回话:“领导,俺绝对没有僱工!全是自家人起早贪黑地干,就为响应国家號召,勤劳致富!”

马思齐听得忍不住点头,“好!说得好!自家人拼命干,这完全符合政策!你这不叫投机倒把,你这是响应號召、勤劳致富!咱们农村,缺的就是像你这样懂政策、又能实实在在乾的人!”

他说完,又跟同来的几个人低声交换了几句意见,那几人也连连点头,显然对陈志文这番话十分认可。

屋里这番话,窗外扒著听的乡亲们听得真真儿的。尤其是那些也偷偷多养了几只鸡鸭的,一听领导这定调的话,悬著的心扑通一声落回了肚里,整个院子的气氛顿时就鬆快了。

刚才还窃窃私语的人群,立马调转风口,嗓门一个比一个亮:

“俺就说志文这孩子没问题!谁那么损吶瞎举报?”

“就是!眼红別人盖房,烂心肝的玩意儿!”

“领导英明啊,就得支持这样能干的正经人啊!”

人堆里的张老歪,刚才那点得意劲儿早就烟消云散,脸拉得老长,铁青铁青的,缩著脖子使劲往人后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马书记心情舒畅,越看陈志文越觉得是块好材料。他主动开口问:“志文啊,我看你这脑子活、又懂政策,念过多少书?”

“领导,俺就念到初中。那时候家里困难,得挣工分吃饭,连我三弟也没念多久就下地干活了。”陈志文语气踏实,接著又说,

“后来日子稍宽鬆点,我就又供三弟回学校了。咱庄稼人也得念书,念了书才有出路,才能更好地回来建设家乡嘛。”

马思齐一听,对陈志文的好感又添了几分。那时候农村老一辈人观念旧,加上前些年的风波,不少人对读书学文化还有点偏见。

现在的夜校和扫盲班,正需要有个带头人,让大伙儿明白学文化的重要性。

“咱县里办了职业夜校,不光教认字,还教技术、讲新政策。你有空多去听听,將来肯定能有更大的作为!”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101 看书网伴你閒,101????????????.?????超贴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