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给傻柱说一门亲事?(1/2)

“同志,这个点理髮?我们都要打烊了。”理髮店里的中年人,看著何三石二人的打扮,皱了皱眉,还是很客气的说道。

像是这种补丁打补丁的穷人,不是他们的顾客群体。

这年头的理髮店,也是高消费场所,像是烫头髮啥的,那自不用说。

就是平常帮人剃个头,刮个脸,也是两千块起步。

而像街面上的剃头挑子,一般不超过一千,有时五百也行。

“师傅,我们明天要去单位报到,想著稍微精神一点。

麻烦您加个班。”何三石一点也没想著退出去的意思,而是理直气壮的对理髮师傅说道。

这下,这个理髮师可不敢小看二人的寒酸了。

他连忙虚手相邀道:“请请,里面请。

我刚才就是怕光线不好,理的不能让同志们满意。”

也不怪这个理髮师前倨后恭,这个年头能说到单位一词的,那都是主流的体面人员。

解放前,像是技术好的理髮师跟裁缝,的確是高人一等。

像是当时沪上的好裁缝,沪上天津卫租界的那些好理髮师,都需要预约,才能获得服务。

四九城后来的『四联』美发厅,就是因为四九城没有高档理髮店,从沪上迁到四九城的。

五十年代,就已经有电烫了,烫个头,是后来的两块到五块。

相当於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所以,这个理髮师瞧不起补丁打补丁的何三石,並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但解放后,就算这些人眼里还有著嫌贫爱富的想法,也不敢在『单位』的人面前,表现出来。

“短髮,平头,上面稍微剪一个碎发,就是高低不一那种。”何三石报出了他想剪的髮型,边说还边用手在头上揪著一小撮头髮比划著名。

这个年头工人跟部队上的,大多数都是平头。

文化人有部分是中分。

总归这两种髮型都是主流。

而像何三石跟傻柱头上的锅盖头,其实还是孩子才会剪的。

“行行行,同志您这个想法倒是新奇,剪出来应该比用推子直接推平要精神一些。

对了,不知道同志您要去哪个单位报导?”理髮师边顺著何三石的话语,帮他整理头髮,还试图套他的话。

至於傻柱,被现场这种气氛压抑著,根本就没敢说话。

“单位就是单位,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就像师傅您给老百姓理髮,让人民群眾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那也是服务单位。

同志,不要过於高看別人,也不要过於贬低自己。

咱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何三石可不会实话实说,他怕理到一半的时候,被理髮师赶出去。

至於说吹牛讲大道理,何三石能从现在说到明天早上,还不带重样的。

上辈子,他也是背过小本本的人。

“对对对,同志您说的太对了。”理髮师被何三石这番话一说,脸都红了,一个是羞愧。

另外还有点激动。

剃头,修脚,搓背,····

都是下九流行当,解放这两年,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宣传的是劳动光荣。

像是这些行业的人,也是在新旧思想的浪潮里,寻求自己的存在感。

一方面,他们瞧不起那种连理髮店都进不起的人,另一方面,他们也害怕別人瞧不起他们。

人性,就是如此复杂。

男人剃头,五分钟一个。

所以也就是几句閒话的功夫,何三石跟傻柱的脑袋,都是换了个造型。

理髮师收了一千五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