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青萍之末,风起微澜(2/2)

他看著文章中那些极其尖锐、甚至直指朝廷大员的字眼,理智渐渐回笼。

这文章……太尖锐了,锋芒太露了。

他自己如今只是一个身在书院、人微言轻的学子。

这篇文章若是署上真名递上去,或者公然张贴出去,会引来何等后果?

正三品大员,背后不知牵扯著多少势力。自己这番痛斥,无异於以卵击石。不仅可能断送自己的科举前程,更可能……祸及家人!

远在长安府的爹娘、兄嫂、虎妞猪妞猪娃……还有远在边关的二哥……

王明远激灵灵打了个寒颤,沸腾的热血瞬间冷了下来。

他不能!他不能为了一时意气,將全家置於险地!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挣扎感攫住了他。明明知道这是巨大的错误,明明胸中有万千言语想要吶喊,却不得不顾忌重重,束手束脚!

他盯著那篇浸透了愤怒与心血的文章,手指紧紧攥起,指甲深深掐入了掌心。

最终,他长长地、痛苦地吁出了一口气。

他重新拿起笔,在那激昂的文稿最后,缓缓地、极其不甘地,添上了一个化名——“青萍客”。

罢了,只要这文章能被人看到,能多一个人认清此议的危害,能多一份反对的声音,或许……就能多一分阻止此议通过的希望。

他小心地將墨跡吹乾,將文稿折好,放入怀中。推开斋舍的门,外面夕阳西下,喧闹声已稍稍平息,但空气中依然瀰漫著一种躁动不安的气息。

他沉默地走向书院张榜处,將那篇不署名的文章,放到了其上。

他未曾想到,此文一经被负责整理文章的学子发现並传出,立刻如同平地惊雷,在已然沸腾的士林舆论中再投下一块巨石!

其言辞之激烈,立场之鲜明,说理之透彻,尤其是文中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寸寸山河,滴滴血泪,岂容轻弃?”的鏗鏘之语,瞬间点燃了所有读书人心底最深处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文章被爭相传抄,以惊人的速度从岳麓书院蔓延至整个湘江府,继而向著其他书院和州府、乃至更远的地方辐射开去!

“青萍客”何人?竟有如此见识和胆魄?成为无数人议论猜测的焦点。

文章也很快传到了后山明月斋。

周老太傅拿著僕役匆匆送来的抄件,仔细阅罢,从那条条諫言中仿佛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苍老的手指在“青萍客”三字上轻轻摩挲,眼中闪过一丝瞭然的笑意,低声自语:“『青萍之末,风起微澜』?呵呵,这小子……倒是会取名。心思敏锐,胆气也足,文章更是……深得春秋笔法之锐利,直指要害。”

他沉吟片刻,对垂手侍立的老僕吩咐道:“去查查,这文章最初是从何处递上来的,然后……把首尾处理乾净,莫要让人查到源头。若有人慾深究……你知道该怎么做。

然后……誊抄一份,用老法子,儘快送到京城,直接呈递到……『那位』手里。”

“是,大人。”老僕心领神会,躬身退下。

周老太傅再次拿起那篇文章,目光变得幽深:“风波既起,便需借这风势……这文章,倒是无意中,为接下来的事情,添了一把好柴啊……”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城。

某处深宅书房內,灯烛明亮,却气氛压抑。

一只保养得宜、戴著玉扳指的手,狠狠地將一份抄录的《问台岛疏》摔在了黄梨木书案上,纸张散落。

“查!”一个阴鷙冰冷的声音响起,带著压抑不住的怒火,“给我狠狠地查!这『青萍客』究竟是何人指使?背后是哪家势力?如此猖狂,恶意攻訐朝堂重臣,搅乱视听,其心可诛!务必给我揪出来!”

“是!”阴影中,有人低声应命,悄然退去。

书房內,只留下那道身影在灯下兀自恼怒,眼中寒光闪烁。

风波,显然並未因一篇文章的流传而平息,反而潜流暗涌,向著更深更远处蔓延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