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火锅不是饭,是山城人的命!先拜祖师爷,再动筷!(2/2)
“是他们。”
“是长江边的縴夫,是码头上的脚夫。”
他领著眾人,走到另一组蜡像前。
那是一群人围著一个破旧的瓦罐,瓦罐里煮著一些黑乎乎的东西。
黛西皱著眉,她注意到那些蜡像的脸上,是一种混杂著疲惫、麻木和一丝贪婪的复杂表情。
“百年前的山城,水路是命脉。这些出卖力气为生的人,是这座城市最底层的基石。”
陈品的声音沉了下来,
“他们又累又饿,江边的湿寒之气更是往骨头缝里钻,所以急需高热量、重口味的食物来补充体力和驱寒。”
“可是,他们吃不起肉。”
黛-西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她指著一个蜡像手里拿著的一片东西:“那……那是什么?”
“牛的內臟。”
陈品平静地解释,
“当时,富人宰牛,只吃精贵的牛肉。那些牛毛肚、牛肝、牛血之类的『下水』,都会被丟弃在江边。”
“这些縴夫和脚夫,就把这些没人要的『垃圾』捡回来,用江水洗乾净,切成小块。”
“他们在江边支起一个瓦罐,舀一瓢江水,再放入大把能找到的最便宜的调料——椒和辣椒,用来掩盖腥味、祛除湿气。所有东西都放在一锅里煮,煮好了,一人一双筷子,围著锅,蘸著粗盐和蒜泥就开吃。”
“这就是火锅的雏形,最开始,它叫『水八块』。”
整个博物馆里,除了老师傅炒料的“刺啦”声,只剩下陈品平静的讲述。
黛西怔怔地看著那些面黄肌瘦、却依旧大口吃喝的蜡像,眼神里充满了震撼。
她仿佛看到了百年前,在那寒冷刺骨的江风中,一群劳作了一天的汉子,围著一锅滚烫的食物,用最粗獷的方式,慰藉著自己疲惫的身体和灵魂。
她喃喃自语。
“所以,火锅不只是食物…它是生存。”
【泪目,原来火锅是这么来的。】
【敬码头汉子!敬这股不向生活低头的江湖气!】
【突然觉得手里的外卖不香了。跟先辈们的生存智慧比起来,我们现在太幸福了。】
陈品点了点头,目光深邃。
“是生存,也是生活。”
“是山城人把艰辛嚼碎了,咽下肚子,再吐出一股豪迈热气的乐观。”
“是刻在这座城市骨子里的,江湖气。”
脑海里,小馋猫难得地沉默了。
半晌,才传来一声带著复杂情绪的轻哼。
【哼……一群愚蠢的凡人,为了点果腹之物就得如此挣扎,真是低等文明的悲哀。】
她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审视著什么。
【不过……能將这等辛酸与不甘,熔炼成如此霸道爆裂的能量聚合体……这些凡人,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小伙子,『江湖气』这三个字,讲得好啊。”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眾人回头,只见一位头髮白、戴著老镜、气质儒雅的老人,正微笑著看著陈品。
他胸口別著一个名牌:馆长,王建国。
王馆长恰好巡馆路过,听到了陈品最后那段总结,眼中满是讚许:
“我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年,见过无数游客,听过无数导u导游的讲解。但能像你这样,一语道破火锅內核的,你是第一个。”
陈品谦虚地笑了笑:
“王馆长您过奖了,只是自己喜欢,多看了些资料。”
“不是资料的问题,是心。”
王馆长摆了摆手,
“你对这口味道,有感情。”
他来了兴致,竟亲自当起了嚮导。
“来,我带你们看看铸就这『江湖』的武器。”
王馆长將他们带到一个摆满了各种玻璃罐的展柜前。
“这是咱们山城的石柱红辣椒,特点是顏色红亮,辣味柔和,但香气尤其突出,是给火锅提香增色的主力。”
他又指向另一个罐子,里面的辣椒明显更小更尖。
“这是『子弹头』,辣度就高很多,负责给火锅注入燥烈的灵魂。”
他一样一样地介绍著,还打开瓶盖让黛西和金知妍品闻。
那截然不同,却又同样迷人的香气,让两个姑娘对“辣”这个字,有了全新的认知。
接著,王馆长又开始介绍椒。
“这是汉源的『大红袍』,麻味醇厚悠长,香气最是浓郁,是椒里的王者。”
“这是金阳的青椒,特点是麻味清爽,带著一股独特的柑橘类香气,能让火锅的麻,麻得不沉闷,麻得有层次。”
一堂生动无比的香料课,听得所有人如痴如醉。
参观结束,一行人走出博物馆时,外面的阳光正好。
那股浓烈的火锅香气似乎还縈绕在鼻尖,但此刻闻起来,却不再那么呛人,反而多了一丝歷史的厚重和人间的温暖。
黛西和金知妍回头看了一眼博物馆的牌匾,脸上是前所未有的敬畏和期待。
陈品看著她们的表情,知道这堂精心准备的“前菜”,上对了。
他笑著拍了拍手,打破了这庄重的氛围。
“好了,歷史课上完了。”
“接下来,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