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时间管理大师(2/2)
贏政听完之后,问道:“仲父,不是说需要儒家墨家之有为,怎么又说需要道家的无为。”
吕不韦道:“王上可读了《论·似顺》篇?”
贏政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吕氏春秋包括十二纪、八览、六论,一共二十余万字。
他不过只读了一遍,如何记得完全。
吕不韦耐心解释道:“似顺论中提到一一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此意乃言,儒墨之仁义,非常人所能,看似有为,实则无为。而道家之无为,则是常人皆能做到之事。”
“是以,儒家之德治,需以道家无为之道而行。”
贏政似有所悟,“原来如此。那么,仲父所言的无为,如何治国?”
吕不韦道:“在此之前,容老臣引用孟子之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王以为何?”
贏政道:“常理。”
吕不韦再道:“所以,老臣在书中《贵公篇》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王上可知为何?”
贏政皱眉道:“无为?”
吕不韦笑道:“不错。”
“老子言,无为而无不为。”
“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眾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眾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眾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
贏政道:“慎子言,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
“仲父想说的是法家慎子之理吧?”
他信奉法家之道,对於慎子的言论,自然熟稔。
吕不韦微微頜首道:“慎子言,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
“是以老夫言,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善为君者,应劳於论人而佚於治事也。”
贏政敏锐的发现其间之漏。
他读慎子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
“如此垂拱而治,王岂非无所事事,无实权乎?”
吕不韦暗嘆,秦王年纪轻轻,却能直接看到本质,英才之相。
依照他的想法,秦王做个吉祥物,象徵天子,但不再参与管理国家,放权给他这样的能臣就行。
“大王,到时秦国一统七国,需要休养生息。君王使用黄老之学,最为合適。”
贏政摇了摇头,道:“寡人还是觉得,无为而治不行,慎子之势,弊端明显,寡人看好韩非之法术势,以此治国,统一七国,之后必然更加强盛。”
吕不韦微张著嘴。
岂不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七国一统之后,秦国需要的是赶紧停下来。
因此几乎不可能变得更加强盛。
这一刻,他仿佛才真的认识了这个自己曾经的学生。
这是一个希望所有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君主。
可以强国,却很难在统一七国之后治国。
一旦贏政自己出了问题,將会拉著整个秦国陪葬。
太不稳健了!
“大王.—”
贏政抬手道:“仲父不用多言,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寡人—不想用!”
他有更大的志向。
不单希望能够统一七国。
更希望如孔极《中庸》所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之后北击狼族,南征百越,开闢北疆,开拓西南如何能忍得了停下脚步。
若是可以,他还想有生之年,去往庄子所言之南冥,踏上曹泽所言之北极冰川。
问一句:“可有仙,可得长生否?”
吕不韦怀著心事离开章台宫。
若是秦王亲政,一旦发现他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吕不韦摇了摇头,不再多想。
既然贏政不信黄老之学,不信统一之后需要无为而治,非要信奉法家韩非之法术势。
那么他就试试,如何从法家入手,让贏政听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