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华夏文明,不绝如线(1/2)

大汉天命,灵宝天子。

李世民翻开便看到刘邦的詔书。

“刘川是灵宝神刘川?”

作为道教至高神,李世民自然知道刘川的名字以及事跡,在关中,灵宝神的信仰尤为广传。

“正是。”

“刘邦为何下这一份詔书?”李世民疑惑。

从歷史上看,刘邦与刘川並无血缘关係,两人只能说是合作的关係,作为秦国贵族,秦皇面前的红人,刘川应当早年提携过刘邦。

没等父皇回答,李世民看到詔书后面的说明。

“汉国灭亡,刘川方可继承天命,若是汉国被刘川所灭,则詔书失效,无法继承大汉天命。”

看到这里,李世民恍然大悟,不禁失笑出声。

“汉高祖真是大才啊,估计是早年蒙受刘川恩惠无以为报,故而想出如此计策,既稳定了人心,也不显得自己忘恩负义。大汉四百年,应是名义上的宣称。”

身为帝王,哪怕是被人称颂的明君,李世民也忌惮將权力託付外人之手,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得提防几分。

这是人性,儿子听从父亲的话,並不代表太子势力听从皇帝的话,升官发財是人性,如果不时时敲打,总有胆子大过天的傢伙,想用命搏一搏那富贵五代的前程。

“四百年之后的天命,刘川应当活不到那个时候。”

李渊却不如此想,他露出古怪的笑容,道:“如果刘川真能活到那个时候呢?”

“怎么……”李世民刚想反驳,却愣住了。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么歷史可以串起来了。

为何华夏危亡之时,总是出现力挽狂澜的人物。

为何大汉有三次天命,东汉、西汉、蜀汉;为何金刀刘之讖流传数百年,经久不衰?

按照父皇的说法,如果此人一直活著,那么种种歷史疑点便能说得通了。

李世民抬起头,看著曹操留下的对联,道:“世上真有长生之人?”

一篇灵宝传,半部汉朝史。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应是半部汉朝魏晋凉周隋史。

李渊將詔书重新放好,说出自己当年收集而来的歷史真相。

“凉太祖是何人?史书上说是我们祖先的兄长,但根据为父所查,凉太祖很可能是灵宝君,而我们的祖先……並非陇西李氏,或者说只有母族是陇西李氏。”

李世民吃惊,道:“莫非先祖是胡人?”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101 看书网解书荒,101????????????.??????超实用 】

“非也,祖先李復真名应为诸葛復,外公为英年早逝的凉懿祖李昶,这也证明为何宣帝只追封到李昶以及父辈。”

“原来是诸葛氏。”

怪不得先祖对局势判断如此精准,当年李世民看到史书,始终觉得凉太祖三千天汉军击溃胡虏八十万实在夸张。

但確定凉太祖是灵宝君,这个战绩不显得这么夸张了。

“当年,或许诸葛武侯未能完成一统天下重任,而后灵宝君出世,將天下交给诸葛的后人。”李渊说出自己的猜测。

“原来如此。”李世民心生嚮往,第一次直面歷史的厚重,当真是——华夏文明,不绝如线。

传说中的金刀之刘,一直默默守护华夏文明。

或许,灵宝君是华夏守护神。

“大哥想必是跟隨灵宝君而去了,不过灵宝君如今又在何方呢?”

“不知;这天底下,还有与我们同出一源的诸葛之脉,去找到他们,或许会看到他。”

“一定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