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地位复杂的敌国侨民(求收藏~求追读~)(2/2)

虽然这段时间没法工作,但好在普佐有足够的稿费能支撑一段时间,也当做是在家里闭关创作——普佐是右撇子,一只手也能写小说。

送普佐回到家,之后,阿西莫夫去学校上课,恩尼一个人去买打字机。

在百货公司的文具店买了一台全新的“安德伍德打字机”,费了51美元。然后又了80美分,买了400张打字机纸。

回到家后。

恩尼就开始著手写读者回信,这件事不先做完,难免会分散他写作的心思。

“你好,我是你的一位读者,你在小说中写到的『排险者』,它冷酷地提供真理,又严格执行规则,看著科学家们走向死亡。这是不是对纳翠的隱喻?它们不也是打著『先进』和『真理』(如种族优劣论)的旗號,引诱一个国家走上祭坛吗?””

“我不懂什么深刻的、高远的思想,我只是一个普通读者……我想说,生命如此宝贵,我们每天都在为活下去而挣扎,尤其是在这个战爭、萧条的年代,怎么会有人愿意为了一个『答案』就去死?我的问题是……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

“你的小说很好看,我希望你的小说是真实的……我是说,德国被打败的那个部分。”

“……”

经过约翰·坎贝尔挑选的读者来信,有的是很犀利的提问,有的只是单纯藉助这种方式来宣泄內心对未来的不安——或许是这种隔空对话的方式让读者有一种不必知道答案的寄託感。

恩尼认真阅读著这些问题、宣泄,將打字机纸摆放好,开始敲打键盘迴答。

“这是一个犀利且富有洞见的解读,但在这个故事中,『排险者』提供的是真实的、纯粹的真理。而纳翠是一种扭曲的、致命的意识形態,一种『偽真理』,这是其本质区別。”

“您的来信或许道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您是对的。对於饱受战火摧残的普通人而言,生活的真理就是生存、爱与坚韧。也因为对生命的珍视,所以选择“死亡”更需要勇气,就像是那些与德军战斗的军人一样……赴死並不是对战爭的悲观,而是乐观的相信他们的流血、牺牲,会换来一个幸福的未来,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別人。”

“德国的战败是必然的,我们都相信这一点,我的信念与您同在。”

“噠噠噠…咔嚓…噠噠噠”

臥室中迴荡著按键声与换行声,油印成纸张上无声的答案。

……时间一晃而过。

1940年7月10日,欧洲战场態势进一步升级——纳翠德国发动空军,大规模空袭了英国本土南部的航运船队、港口、海军基地和机场。

这代表著“不列顛之战”……正式开启。

与此同时,7月號的《大西洋月刊》也在今日开始发售。

恩尼却丝毫不担心《布朗克斯的故事》所具有的“种族主义”和各种批判,会对他带来什么影响,相比起血火併煎的战爭,对恩尼来说意识的主义斗爭就跟幼稚园吵架一样无聊。

他现在正在时代广场附近的“中城健身馆”进行训练,已经训练半个月了,在各种后世的先进训练理念下,他的进步飞快,无论是力量、速度还是抗击打,都有十足的长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