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被嘲笑!惊四方!(1/2)
汗水顺著李宇的脖颈一路滑进洗得发白的卡其布工装裤领口里。
1988年六月底魔都的溽热,裹挟著煤灰,机油和人体的浑浊气味,劈头盖脸地砸在月台上每一个刚钻出绿皮火车“闷罐”的旅客身上。
空气里,火车头喷吐的浓重煤烟味混合著汗臭,以及劣质菸草的气息,浓得几乎化不开,沉甸甸地压在肺叶上。
李宇停下脚步,把沉重的担子小心地卸在月台边缘一处稍微空阔点的地方。
他直起腰,长长地,无声地吸了口这浑浊的空气,目光扫过周围。
月台上喧囂鼎沸。
有扛著巨大编织袋的旅客步履蹣跚。
也有操著天南地北口音的吆喝声,列车员催促的哨音,以及小推车碾过水泥地的嘎吱声。
还有头顶那几台老式吊扇徒劳搅动热风的嗡嗡声,混成一片震耳欲聋的噪音海洋。
几个挎著竹篮或推著简易小车的小贩,像游鱼一样灵活地在人缝里钻来钻去。
他们中有兜售著皱巴巴的茶叶蛋的。
有卖和淡而无味的白面馒头的。
也有兜售印著俗艷图案的塑料小玩具的。
在周围还能看到一些外国人,以及华侨,港商。
1988年的魔都北站作为华东重要铁路枢纽,人流密集,物资流动频繁,是各类交易(包括合法与非法)的高发地。
倒卖行为在这个时期普遍存在。
“魔都这个新的火车北站,还是去年年底开始启用的,之前的老北站不再使用,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火车站,有电梯,有空调候车厅……”
张建兵跟李宇一起下火车的,顺便给李宇说说魔都北站的一些情况。
当他们走出车站时,巨大的声浪和混杂的气息扑面而来。
声音中有自行车铃声,公交车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卖茶叶蛋的、卖油墩子的、卖冰棍……)。
还有各种味道,汗味,汽油味……
许多人穿著“的確良”衬衫,喇叭裤,连衣裙,但色调相对灰暗。
附近还能看到巨大的“振兴中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標语。
“去我家坐坐吧?”
张建兵的邀请,李宇婉拒了,说自己先在魔都熟悉下,找个住的地方。
“你要是遇到困难,別硬撑,在这里,你人生地不熟的,一定要来找我,或许能帮你下。”
张建兵离开前对李宇如此说。
与张建兵分开后,李宇没有急著离开。
觉得魔都北站这里可能是一个卖荔枝的好地方。
在魔都北站外,有更多的店铺,摊位。
有许多的流动商贩,倒爷。
人流很大。
而且附近还有不少的宾馆,尤其是还有接待外宾的宾馆。
在这里能见到不少的华人,港商,外国人,也有许多来往的办事人员。
也就是说,这里有钱的不少,消费能力强。
李宇准备將荔枝高价卖出,就需要更多有消费能力的。
他先在这里四处逛了逛,尤其是关注这里荔枝的行情,以及打听下这里检查的一些规律。
有荔枝卖,但品质大多一般。即使是有七八块钱一斤的礼品装,也不新鲜的。
特供荔枝也有,只是只有在国营水果店里能买到,而且数量有限。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
这个时间,各种流动商贩,倒爷很活跃了,因为检查的人去吃饭了,很少在中午来检查。
李宇顾不得吃中午饭。
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趁著没人注意,从隨身空间中取出两三百斤的荔枝。
当李宇出现在別人目光中时,他肩上压著一根磨得油亮的硬木扁担,两头掛著鼓鼓囊囊,沉得嚇人的巨大灰色尼龙网兜。
那网兜坠得厉害,扁担深深勒进肩胛骨里,每走一步,脚下的水泥地都仿佛在呻吟。
在网兜里面的东西是荔枝,有三百多斤。
对於现在力气是常人十多倍的李宇而言,这点重量很轻鬆。
挑著两个大网兜,向靠近宾馆,人流多,流动商贩,倒爷多的地方去。
李宇网兜里那巨大而沉默的货物,很快吸引了一道斜睨过来的目光。
那是个穿著汗背心,露出黝黑精瘦胳膊的本地小贩。
他推著一辆装著几串发蔫香蕉和几个乾瘪苹果的破旧木板车。
小贩凑近两步,伸著脖子,浑浊的眼睛使劲往李宇的网兜里瞅,鼻翼夸张地翕动了几下,像是在空气中捕捉某种早已消散的气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