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金城碑!(1/2)
天宝十五载,六月二十一。
歷时两天,经过房琯的据理力爭,金城战役之功赏终於擬定。
恰在这时,剑南道上供的十余万匹彩帛,在李隆基的强力催促下,也成功送抵行在。
行在富裕了,李隆基大手一挥,立刻便拨出一万匹彩帛赏给秦王,且隨同传詔天使一同前往金城。
也就是天使出发的同一时间,李隆基终於在眾官员的催促下启程北上,毕竟马嵬距离长安太近,金城能守住一次,未必守得住第二次。
行在刚抵达奉天边境,得到太子回信的王思礼快马加鞭前来覲见。
……
王思礼是高句丽人,从小便混跡於军旅,先后跟隨王忠嗣、哥舒翰征战。
潼关失守,原有的五万河西精锐,只剩了三万,其因此惶恐不安,好在太子深明大义,极力为他开脱,还准许他戴罪立功。
等广平王哭別太子后,王思礼便隨其一同出发前往襄阳。
日照刺眼。
李俶手捧《卫公兵法》,正埋头苦读,虽口渴亦不停歇。
“大王,此去襄阳,凡军事皆仰仗王节度,不必过於研习兵法。”
崔琰见他一路茶饭不思,便出言劝諫。
李俶昂首:“这如何使得?孙子兵法云:兵者,死生之地,不可不察。我即为统帅,又岂能安享后方,以让士卒卖命?”
“三郎身先士卒激励將士,我乃兄长,若落后於弟,岂不遭人耻笑?”
说著,他又笑道:“今日研习《卫公兵法》我颇有心得。李卫公兵法中,通书都在阐述,『无不正,无不奇』,如是方能使敌莫测,一战而定乾坤。”
“我深以为然,王节度——”
李倓喊了一声正神游天外的王思礼。
王思礼策马过来,抱拳问:“大王有何吩咐。”
虽然广平王行为令人啼笑皆非,但王思礼却始终恭敬以待,没有流露出半分不敬之意。
“王节度將卒如今何在?可否让我见上一见。”
兵法云,將是兵胆。李俶兴致勃勃,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实践自己所学到的兵法了。
“这……回大王,某的部將已率先沿汉水南下,大王若相见,那我们便快马加鞭,不日便可追上。”
王思礼犹疑片刻,回道。
“这样啊,”李俶兴致不减,又追问道:“王节度可知此次南侵贼將为何人?”
王思礼郑重道:“乃贼將李归仁,合步骑两万,不可小覷。”
李俶问:“王节度部將比之何如?”
崔琰忙岔开话题:“大王,王节度舟车劳顿,且先……”
王思礼却坦然一笑:“我军乃河西精锐,虽於崤山损兵折將,主力却依然保留,大王尽可放心。”
李俶朗声道:“三万对两万,依託襄阳有利地形,天时地利人和皆具,未尝不能將这股贼胡全歼。我此次定要打出威风,不辜负父亲对我的期待。”
广平王不会真准备靠《卫公兵法》打贼胡吧?
不会吧?
王思礼与崔琰面面相覷。
言罢,李俶又埋头研习《卫公兵法》,有不甚解之处,还找王思礼討教一二。
……
另一边,当天子赏赐抵达金城县的时候,战功也终於统计出来了。
天高气爽,休养两天的金城百姓们似乎忘记了前日的痛苦,三五成群结伴来到城外校场。
当然,前来观看封赏仪式的不只有金城县的百姓,还有周边因贼胡劫掠而来的流民,以及欲投效杀敌有志之士。
站台高筑,大纛猎猎,大纛前方秦王端坐高脚椅,肃穆严整,目视前方。
台下,禁军方队,壮丁方队,以及代替那一百白髮老兵受赏的家人。
主持封赏仪式的是房宗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