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中唐名將,李晟(1/2)
金城县。
此时,县衙大堂內,一左一右、一文一武两个青年安静地打量著端坐於主位上的秦王。
这两人皆来自马嵬驛,当听说秦王欲以两百部眾,阻挡逆胡五千人马的时候,都为此大吃一惊。
不论其能力,单这份魄力便足以令人为之嘆服。
有乃祖太宗之遗风!
烛火摇曳。
李倓將两份推荐信放下,抬眼望向两人。
左边头戴幞头,身材修长的青年名叫房宗偃。
其出身清河房氏,初唐名相房玄龄之后,宰相房琯之子,现任从六品上的起居郎。
右边之人,身高六尺有余,膀大腰圆,孔武有力,乃陇西李氏子弟,名为李晟,字良器。
李倓先望向房宗偃,微笑问:“先生既为宰相之子,又官至起居郎,因何投奔大元帅府?”
秦王没有想像中的暴戾,態度出奇的温和,这让內心颇为忐忑的房宗偃安定了不少。
他拱手恭敬答道:“臣曾有幸听秦王言天下之於己任,素为嘆服,故而甘愿以此五尺之身效忠秦王。”
这话有真有假,但作为投奔者,房宗偃肯定不会学韦见素,当面骂秦王逆贼,他是文臣不是諍臣。
“哦?”李倓来了兴致,问道:“孤哪句言论值得先生如此夸讚?”
房宗偃深吸一口气,昂首挺胸,气沉丹田,朗声诵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接著,又道:“只此一句,便足见秦王之胸怀天下,仁义四方,故而臣甘愿为秦王以驱驰。”
李倓一怔。
他记得自己这句话的时候,刀口好像正对著天子,当时根本没想这么多,只是下意识说的一句场面话而已。
没想到竟然还有如此效果。
不愧为范文正公的至理名言。
“好,先生能来,当为本王解一燃眉之急。元帅府草创,诸事繁杂,本王正为此头疼……竇良。”
李倓朝外面喊道。
房宗偃与李晟侧头望去,只见一顶著鸡窝头、面容憔悴的壮汉急匆匆从侧门进来。
竇良行礼道:“大王有何吩咐?”
“户籍文册整理得如何了?”
看著两眼无神的竇良,李倓哑然失笑。
想要阻挡安守忠的五千人精锐,光靠自己这两百兵卒远远不够,因此他决定发动金城县的百姓,徵发能战之壮丁。
当然,徵发壮丁便需知道金城县可战之人有多少?妇孺老幼又有多少?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更好规划战力、后勤配备,否则两眼抓黑胡蛮干,那和送死没什么区別。
然而,自己带的那些兵卒,一个个都是脖子粗脑袋大的莽夫,叫他们砍人可以,让他们舞文弄墨比登天还难。
矮个子里拔高个,略通文墨的竇良便被拉了出来。
竇良苦著脸说:“大王,那籍帐跟天书一样,我真看不懂啊。”
这是个让秦王另眼相瞧的好机会。
房宗偃闻言眼睛一亮,忙道:“秦王,臣曾担任过户部主事,专管籍帐,愿为效劳。”
竇良登时就懵了,这都有人自告奋勇?
李倓甚为高兴,就喜欢这种自求上进的人才。
他立刻吩咐道:“还愣著干什么,快带房先生去帐房,天亮前务必整理完毕,貽误军机,军法从事。”
这句话看似在对竇良说,但却让房宗偃心头凛然,秦王果然並非表面那般和善。
“诺。”竇良兴奋道:“先生请隨我来。”
待二人离去,李倓的目光便落到李晟身上。
初见之时,他还以为此人如那房宗偃一样,是陈玄礼的子侄辈,专门送来赔礼道歉,顺便捞一份军功。
可当看到推荐信中所写,其曾於万军之中射杀吐蕃大將的战绩后,李倓便意识到此人不简单。
仔细想了想名字,这才知道他捡到宝了。
这位可是因功封王的中唐名將,號称“万人敌”的李晟、李西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