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建寧王,李倓(求收藏,求追读)(1/2)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

月光如华,清冷冷照著黑灯瞎火的金城驛站。

驛站內,又饿又累的李唐皇室成员,再也顾不上什么尊严和体面,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躺在破草蓆上,鼾声如雷。

所有人都睡著了。

唯独皇孙李倓拄刀隱在黑暗中,望著掛在柳梢上的银月,一口口用力咀嚼著胡麻饼,像在咀嚼骨头。

这胡麻饼是他拿著刀从杨贵妃的外甥手里抢来的。

陡然穿越大唐,一路追隨皇帝仓皇奔逃,腹中空空如也,忍飢挨饿的困顿早已让胸中鬱结的怒火濒临爆发。

偏在此时,杨贵妃的外甥竟仗著外戚权势,要强夺他手头仅有的一点吃食。

若换作原主,怕是早已慑於杨家那滔天权势,只能把这口恶气硬生生咽进肚子里。

旁人也都篤定他会如此,毕竟圣人对杨家的宠幸更甚於东宫,太子对杨国忠的忌惮不亚於李林甫。

太子已是如此,更遑论只是根本不受皇帝待见的建寧郡王李倓呢。

只是任谁也未曾料到,此刻的李倓,內里早已换了乾坤。

当他怒目圆睁,猛地抽刀架在对方脖颈上时,周遭目睹这一幕的人无不骇然失色,大气都不敢出。

胡麻饼保住了,但双方就此结下了生死之仇。

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他默哀,唯独李倓自己心中哂笑——

想他死?

不可能的,明天就是六月十四,歷史上著名的马嵬驛兵变便是发生於这一天。

届时,莫说杨贵妃这个外甥,便是集万千宠爱於一身的杨贵妃本人,最终也不过落得个三尺白綾縊死马嵬坡的结局。

至於其余杨氏外戚,同样无法倖免,无论男女老少,尽皆被屠灭。

按李倓原本的盘算,原是打算静候马嵬驛兵变的到来。

届时无需他多费手脚,自能坐收渔翁之利。

若实在按捺不住此刻的怒气,等事到临头时,挥刀劈砍几下泄泄愤,也並非不可。

可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

眼看夜色渐浓,李隆基却突然传下口諭,竟命李倓今夜值守宿卫,还特意强调“若有貽误,军法处置”。

这道突如其来的命令,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打乱了李倓所有的盘算。

原本只需蛰伏等待的他,猝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宿卫之责,看似是皇命所託的体面差事,可在这人心惶惶的逃亡路上,前路未卜,禁军情绪浮动,稍有差池便是掉脑袋的罪过。

更何况,这道旨意来得蹊蹺,若是其中没有杨贵妃的影响,打死李倓都不信。

李倓越想越震恐。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绝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刻在律法骨血里的铁则。

更別说,李隆基本就有过一日连杀三子的无情。

皇子尚且如此,他一个不受宠的皇孙,又算得了什么?那句“军法处置”,字字带著著杀机。

李倓觉得若不早做准备,或许根本等不到马嵬驛之变,他就会被李隆基一杯鴆酒赐死。

李倓囫圇吞咽著胡麻饼,不一会,一张饼便入了肚。

吃了个半饱,正欲接著吃第二张饼的时候,停住了,怔怔盯著手中饼,他突然想起,自己父亲、当朝太子好像也饿著肚子,要不要给他留著?

当然,这不是他孝心发现,而是值此危难之际,有能力救他一命的只剩下了东宫太子。

若太子拼死硬保,李隆基也得考虑一下影响。

只是太子会保他吗?

很难说。

毕竟歷史上的建寧王李倓,本就死在肃宗的鴆酒之下,只比杨贵妃等人多活了一年而已。

李倓並没有思考太长时间,不管日后如何,当下的难关才是最致命的、最紧要的,他必须在太子面前刷一波孝心。

即便眼下用不著,日后他听信谗言想鴆杀自己,回想当今,也得考虑一下会不会人心向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