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拒不奉詔,又当如何(1/2)

朱元璋眉头一皱,从內侍手中接过奏报。看到上面“黔国公沐春”的字样,他神色稍缓。

沐家的孩子,他信得过。

他慢条斯理地拆开火漆,展开奏报,漫不经心地看了起来。

御园里很安静,只有寒风吹过梅枝头的簌簌声。

朱允炆站在一旁,看著皇爷爷的表情。

他看到皇爷爷的表情,从一开始的平静,慢慢变得凝重,然后,是难以置信。

最后,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因为极度的震惊变得有些微微扭曲。

“混帐……混帐东西!”

朱元璋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那份奏报被他捏得不成样子。

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挤出了两个字。

“十三……”

朱允炆心中猛地一咯噔。

十三?十三叔朱桂?

他连忙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朱元璋:“皇爷爷,您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朱元璋没有回答,只是將手中的奏报猛地塞到他怀里,盯著他,那眼神,仿佛要將他生吞活剥。

朱允炆被皇爷爷的眼神嚇得心惊胆战,他连忙低头看那份奏报。

只看了一眼,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和朱元璋一样惨白。

“藩王朱桂,召起大军,攻灭安南、暹罗二国……二国之主,泣血陈情,言殿下於南洋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怎么会这样?

朱允炆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想起了几个月前,自己听从齐泰,黄子澄的建议,默许钱匀铁索横江,逼退十三叔的船队。

当时,他只觉得是出了一口恶气,让这些拥兵自重的藩王叔叔们知道,谁才是大明未来的主人。

可他做梦也想不到,被逼退的十三叔,没有回自己的封地。

反而掉头去了南洋,还搞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攻灭两国!

这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在建立一个国中之国!

他这是要造反啊!

“皇爷爷”朱允炆的声音都在发颤,“这一定是沐春弄错了,十三叔他怎么敢……”

“他怎么不敢!”

朱元璋一把夺回奏报,猛的撕得粉碎。

雪白的纸片在寒风中四散飘飞,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

“咱的儿子,咱知道!一个比一个能耐,一个比一个心野!”

朱元璋喘著粗气,胸口剧烈地起伏著:“咱让他去琼州,是让他给咱看好南边的门!不是让他去外面给咱另立一个山头!”

他来回踱著步。

愤怒,震惊,失望,还有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惧。

奏报上说,蓝玉的军队轻易就摧毁了暹罗引以为傲的象兵。

奏报上说,朱桂在南洋,富可敌国,船坚炮利。

朱元璋忽然停下脚步,他看著朱允炆,眼神复杂。

他知道,这件事情,允炆脱不了干係。

若不是金陵城里有人逼得太紧,十三那性子,未必会走到这一步。

但他现在不能说,更不能罚。

“传旨!”

朱元璋的声音嘶哑:“此事,在沐春和那两个国王到京之前,任何人不得泄露半个字!违者,株连九族!”

他想將这件天大的丑闻,暂时压下来。

然而,他低估了这件事的衝击力。

黔国公沐春护送安南,暹罗两国国王,千里赴京,向大明皇帝“鸣冤告状”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

短短三天之內,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宫中传到了朝堂。

又从朝堂传到了金陵城的街头巷尾。

一时间,整个京城,人心惶惶。

琼王殿下在南洋造反了!

这个消息,比当年三大案带来的震动还要巨大。

那可是皇帝的亲儿子!

一时间,流言四起,有的说琼王已经坐拥百万大军,马上就要从海路打回金陵。

有的说燕王朱棣也已经起兵响应,南北夹击,大明危在旦夕。

金陵城內的米价,一夜之间,暴涨三成。

街头巷尾的茶馆酒肆,窃窃私语从未停歇。

米价一日三涨,稍有家底的人家都开始囤积粮食,仿佛兵祸就在眼前。

朝堂之上,气氛更是凝重如铁。

文武百官们每日上朝,都觉得脚下踩的不是金砖,而是炮烙。

他们想不通,实在想不通。

这位殿下,上有父皇恩宠,下有富庶封地,既无太子逼迫,也无兄弟构陷,他有什么理由要反?

他远在万里之外的南洋,天高皇帝远,过得比谁都逍遥自在,为何要冒这天下之大不韙,行此不忠不孝不义之举?

百官想不明白,只能將一切归咎於琼王天性凉薄,野心过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