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东宫的文官集团(2/2)

连日来因粮草短缺而压抑的军心,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是即將出征的昂扬战意。

朱棣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好。

他拿著酒碗,不时灌上一大口,粗壮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敲击:“有了这批粮,我们不用再小打小闹。”

“十七弟,你看,我们直扑捕鱼儿海,將乃儿不的主力彻底歼灭。”

“然后,大军转向,沿著斡难河一路向西,把北元的王庭给我扫平!老子要让他们知道,这草原,以后谁说了算!”

寧王朱权看著亢奋的四哥,心中却始终縈绕著那支停泊在广寧港的庞大舰队。

那一百万石粮食,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一种震撼。

他这位十三哥,几年不见,已经拥有了足以改变国战走向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他感到陌生,甚至有些不安。

宴席散去,朱棣命人將朱桂请进了自己的帅帐。

他准备和这位送来天大功劳的弟弟,好好商议一下此次北伐的战功该如何分配!

甚至已经想好了,要將缴获的最好那批战马和財宝。

分一半给朱桂的舰队。

朱桂走进帅帐时,朱棣正命亲卫换上新茶。

“都下去吧。”

朱桂看了一眼帐內侍立的亲卫和僕从,平静地说道。

朱棣一愣,隨即挥了挥手:“你们都退下,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靠近帅帐百步之內。”

亲卫们躬身退下,厚重的帐帘落下,隔绝了外面的喧囂。

帐內只剩下炭火盆里木炭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气氛,瞬间从兄弟重逢的喜悦,变得凝重起来。

朱棣是个军人,对这种气氛的变化极为敏感。

他放下茶碗,看著神色平静的朱桂,沉声问道:“十三弟,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朱桂没有立即开口,他走到那张巨大的地图前,目光在上面扫过,最终却落在了地图之外,仿佛在看更遥远的地方。

“四哥……”

朱桂转过身,问出了一个让朱棣措手不及的问题:“你觉得,父皇还能活多久?”

“十三弟,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也是能隨便说的?”

此话一出,朱棣神色一凛。

朱桂没有理会他的表情。

只是平静地看著他,眼神里没有丝毫波澜。

“四哥,你我兄弟之间,不必说这些场面话。父皇今年已经六十九了,古来帝王,能过七十者有几人?”

“这是天命,不是你我能迴避的。”

朱棣胸口剧烈起伏。

朱桂的话像一把锥子,刺破了他刻意不去触碰的现实。

作为儿子,他希望父皇万寿无疆。

但作为藩王,作为一名统帅,他比谁都清楚。

一座大山,终有崩塌的一天。

“父皇春秋鼎盛,身体康健……”

朱棣的声音低沉下来,话虽如此,却连自己都觉得没什么底气。

“康健?”

朱桂轻轻一笑:“四哥,你久在北平,怕是不知道金陵城里的事情。父皇这几年,连早朝都有些力不从心了。他老了,这是事实。”

朱桂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我们不妨想得远一些。一旦父皇殯天,新君即位,你这位手握燕山三卫,镇守北平,战功赫赫的燕王,该如何自处?”

朱棣的瞳孔猛然收缩。

“允炆仁厚,是太子嫡孙,他……”

“仁厚?”

朱桂打断了他:“四哥,你信他的仁厚,还是信他身边那些老师的仁厚?詹徽、黄淮、齐泰、方孝孺……这些人,哪个不是天天在皇太孙耳边念叨著藩王势大,尾大不掉?”

“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些叔叔,不是朱家的藩篱,而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他们要削藩!第一个要削的,就是你,燕王朱棣!”

朱棣的脸色变得铁青。

粗重的呼吸声在安静的帅帐里清晰可闻。

他不是没想过这些!

但他总觉得,自己是朱家的儿子,为大明守国门,流血流汗,允炆那孩子再怎么样,也不会对他下死手。

可朱桂接下来的话!

彻底击碎了他最后一丝幻想。

“四哥,你以为我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朱桂的语气变的冰冷:“我这次出海,本是奉了父皇的旨意,回京面圣。我带了船队,装满了从海外搜刮来的金银和粮食,准备献给父皇,充盈国库。”

“可我的船队,刚到长江口,就被拦下了。”

“浙江都指挥使钱匀,一个二品大员,竟敢擅自带兵,以铁索横江,封锁航道,逼我裁撤舰队,否则不准入京。”

“什么?”

朱棣如遭雷击,他一把抓住朱桂的肩膀,不敢置信地问道:“竟有此事?钱匀?他好大的胆子!父皇的旨意他也敢拦?”

“他当然不敢。”

朱桂看著朱棣震惊的眼睛:“他背后站著的,是吏部尚书詹徽,是都察院的黄淮,是整个东宫的文官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