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明,就在不远的前方了。(1/2)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
年迈的朱元璋坐在暖阁里,批阅著一份关於疏浚黄河故道的奏摺。
胡惟庸案,李善长案,一桩桩惊天大案的血腥气终於被时间冲淡。
大明这艘巨轮在经歷了开国之初的剧烈动盪与清洗后,开始进入一段平稳的航程。
老皇帝的精力,也从屠刀转向了水利和农田。
他要为自己的皇太孙,留下一个儘可能安稳的江山。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美洲大陆的肇新城。
却是一片截然不同的热烈景象。
清晨的阳光刚刚越过东边的山脉,给这座新生的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边。
港口之內,人声鼎沸,四百艘巨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已经全部升起了船帆,像一片蓄势待发的钢铁森林。
无数的士兵正在进行最后的补给装载。
一箱箱风乾的肉乾、醃製的蔬菜和淡水被运上船。
朱桂站在旗舰的船头,身后是他的两位妻子蓝霞儿和吴慧。
他远眺著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城市,城墙高耸,屋舍儼然,城外是大片已经翻耕好的田地,等待著来年春天的播种。
码头,船坞,工坊…一切都井然有序,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殿下,一切准备就绪,隨时可以启航。”
朱桂点了点头,对身后咐道:“我走之后,一切按计划行事。农垦为本,人口为先。记住,士兵是用来守卫家园的,而农民,才是创造家园的根基。”
“我需要你用最快的速度,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翻上十倍。”
“臣,遵命!”
朱桂不再多言,转过身,对著码头上送行的人群挥了挥手。
“启航!”
號角声冲天而起,悠长而苍凉。
四百艘大船依次驶出港湾,巨大的船帆在晨风中鼓盪,撕开了海面上的薄雾,浩浩荡荡地向著无垠的大洋驶去。
蓝玉站在朱桂不远处,这位大明战神的心情有些复杂。
身后这座拔地而起的雄城,让他感到震撼与自豪,但离家一年多的时间,也让他对金陵城,產生了浓浓的思念。
现在终於踏上归途,他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舰队在海上航行了一整天,直到夕阳西下。
將海面染成一片橘红。
蓝玉看著那轮缓缓沉入舰队前方的落日,心中的疑惑终於压不住了。
他走到朱桂身边,拱了拱手,用他那惯有的粗豪嗓音问道:“殿下,老臣有一事不明。”
“岳父但说无妨。”
朱桂正凭栏远眺,海风吹动著他的衣袍。
“我们回大明,该是向东走,为何这一天下来,我们却是一路向西,追著太阳跑?这……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蓝玉问出了所有船上將士心中的困惑。
来的时候,他们从东向西,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到这里。
如今返航,理应原路返回才对。
蓝霞儿和吴慧也好奇地看了过来,她们同样不解。
朱桂闻言,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笑了笑,转头看向三人:“岳父,霞儿,慧儿,在你们看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和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究竟是什么模样?”
蓝玉一愣,不明白女婿为何有此一问,但还是想当然地回答道:“这还用问?自然是天圆地方。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还能有错?”
“天是圆的,像个盖子。地是方的,像个棋盘。”
蓝霞儿也跟著说道,这是她从小到大接受的认知。
朱桂的目光扫过眾人,缓缓开口:“如果我告诉你们,天圆地方,是错的呢?”
“错了?”
闻言,蓝玉瞬间瞪大了眼睛!
“我们脚下的大地,並非一方平地。”
朱桂的语气篤定:“它和我们看到的太阳,月亮一样,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球体。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个巨大的球上。”
“球?”
这个字,让在场的三人全都呆住了。
蓝玉最先反应过来,是下意识反驳道:“殿下,您莫不是在说笑?这地要是圆的,那住在球底下的人,岂不都掉下去了?人怎么可能站在一个球上?”
他的话引得周围几个偷听的亲卫也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这个说法,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完全违背了他们所有的常识。
看著岳父那副你別是读书读傻了的表情,朱桂並不意外。
他指了指舰队最前方,一艘因为距离遥远,已经变得很小的护卫舰,说道:“岳父,你仔细看那艘船。你是不是只能看到它桅杆的顶端,而看不见它的船身?”
蓝玉眯起眼睛,努力看了半天,点了点头:“没错,是只能看到一点帆尖。”
“那为何会这样?”
朱桂继续引导:“如果大地是平的,那无论多远,我们看到的船,都应该是完整的,只是整体变小了而已。”
“可现在,船身却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你们说,是为什么?”
这一次,没人能回答上来。
吴慧秀眉微蹙,她冰雪聪明,顺著朱桂的思路。
脑中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
她看著远方的海平面,那条清晰的弧线,喃喃自-语道:“是因为…我们和那艘船之间,隔著的是一片弧形的海面?因为大地是圆的,所以海面也是弯的,那艘船的船身,被凸起的海面给挡住了…”
她越说眼睛越亮,最后脸上写满了震惊:“夫君,慧儿明白了!如果大地真是一个球,那我们一直向西航行,就能绕著这个球走上一圈,最终从东边,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
“所以,我们向西走,也是在回家!”
朱桂讚许的点了点头:“慧儿说得没错。这,就是我选择向西航行的原因。”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这片大洋之上,有几股常年流动的巨大水流,我们称之为洋流。只要顺著洋流航行,船速能快上数倍。”
“我选择的这条新航线,从这里出发,一路向西,预计只需三到四个月,便可抵达南洋。”
“比起我们来时费一年多的时间,要快上太多了。”
蓝玉彻底沉默了。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愣愣的看著远方的海平面,那条过去从未在意的弧线。
此刻在他眼中却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在印证著女婿那番惊世骇俗的言论。
球……大地是个球……
这个念头,砸碎了他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世界观。
虽然他还是觉得难以置信,可女婿这一路上创造的奇蹟实在太多了。
从欧洲搜刮的万吨黄金,到肇新城的神速建立。
再到那些亩產惊人的祥瑞作物。
桩桩件件,都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
这位殿下,真的知道一些凡人所不知道的秘密。
他长长的吐出一口气,不再纠结於此。
他只知道,跟著这位女婿,总能看到他一辈子都想像不到的风景。
“殿下自有经天纬地之才,老臣……受教了。”
蓝玉对著朱桂,心悦诚服的拱了拱手。
……
横跨太平洋的航行,是枯燥而漫长的。
入眼之处,除了头顶变幻的浮云,便是脚下无边无际的蔚蓝。
舰队顺著赤道暖流,一路向西,航行速度远超所有人的想像。
船上的士兵们,在最初的新奇过后,便陷入了日復一日的单调生活中。
训练,擦拭兵器,打牌,吹牛,成了他们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
但对於朱桂而言,这段时间却是难得的。
可以专心规划未来的宝贵时光。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独自一人待在船舱里,看著系统地图。
光幕之上,是整个美洲大陆的动態地图。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他並没有停止对新大陆的建设。
通过系统,他可以像一个真正的神明一样。
俯瞰著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他將从欧洲搜刮来的,以及在新金山开採的海量黄金,全部投入到建设中。
他没有优先建造兵营,训练士兵。
而是將绝大部分资源,都用来建造城镇中心和农场。
他的思路很清晰。
士兵,是消耗品,他们需要军餉,需要粮食,需要武器装备,是纯粹的资源消耗者。
而民眾,或者说开拓者,才是文明的基石。
他们开垦土地,种植粮食,繁衍后代,是资源的创造者。
如今他已经在这片无主之地上站稳了脚跟,当地的土著部落,孱弱得如同羔羊,根本无法对他的统治构成任何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疯狂爆兵没有任何意义。
他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內將人口的基数。
以几何级的速度扩张开来。
他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一个以汉人为主体,自给自足的庞大帝国。
当他的人口达到三千万,四千万,甚至更多的时候。
他所拥有的力量,將远远超过大明本土。
到那时,他不需要一兵一卒,单凭无穷无尽的粮食和財富,就能轻易地左右大明朝堂的走向,甚至决定那张龙椅的归属。
这才是真正的王道。
润物细无声,却比任何刀剑都更加锋利。
……
时间,来到了洪武二十八年的三月。
这天清晨,瞭望塔上响起了瞭望兵狂喜的呼喊声。
“陆地——!前方有陆地——!”
整个舰队瞬间从沉睡中甦醒。
闻言,朱桂淡淡一笑。
他知道,他们已经成功横跨了这片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大明,就在不远的前方了。
洪武二十八年,春。
金陵城。
距离朱桂率领船队出海,已经过去了一年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