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7 章 工作越来越顺利(1/2)
返回水又市的列车仿佛带著京城的温润气息,一路南下。
李毅飞靠在商务座的窗边,看著窗外逐渐变化的景致,心境与一个多星期前北上时已大不相同。
那份初为人父的喜悦和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对回到工作岗位充满了新的能量和更清晰的目標。
李毅飞知道,老丈人苏保国正式进京任职的消息,此刻恐怕早已在北古省和水又市特定的圈子里悄然传开。
这层关係,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必然会引起涟漪,
但他更清楚,这绝不能成为自己倚仗的资本,反而需要更加谨慎、更加依靠实绩来说话。
果然,回到水又市的第二天,李毅飞明显感觉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市委书记张乾州在李毅飞匯报完近期工作后,態度比以往更加和煦真诚,不仅对李毅飞在京城期间市政府的平稳运行表示满意,更主动提及:“毅飞啊,青云科技项目是块硬骨头,也是金餑餑,省委非常关注。
有什么需要市委协调推动的,你儘管提,我们全力支持。” 这种主动递出的“橄欖枝”,背后意味不言自明。
甚至连之前在一些具体工作上偶有摇摆的发改委主任金星路,如今请示匯报时也多了几分发自內心的恭敬和配合,少了许多阳奉阴违的试探。
李毅飞对此心知肚明,但面上丝毫不露,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甚至要求更严。
苏保国的位置带来的是一种无形的“势”,但这种“势”用好了是助力,用不好就是反噬。
他必须让所有人都看到,他李毅飞在水又市立足,靠的是真本事、实政绩,而非岳父的势。
李毅飞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具体工作的推进中。
青云科技项目的落地进入了快车道,有了京城发改委扩区批覆的尚方宝剑,加上省、市两级的重点关注,土地平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李毅飞几乎每周都要去开发区现场办公一次,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次现场协调会上,涉及到一条高压线路的迁改,责任单位互相扯皮,影响了进度。
李毅飞当场发火,语气严厉:“我不管你们之前有多少歷史遗留问题,现在,青云科技项目的投產时间是铁打的!
三天之內,拿出可行的迁改方案,谁负责的环节卡住,我就问责谁!
需要我亲自去找供电公司老总,我现在就去!”
这种不留情面、雷厉风行的作风,配合著李毅飞此刻隱隱提升的“背景”,產生了奇效。
原本拖沓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消息传开,水又市的干部们私下议论:“李市长这底气是更足了,但干事也更狠了,是真不好糊弄了。”
真正让李毅飞感到“势”在发生的,是来自古北省层面的变化。
首先体现是在资金和政策上,以往水又市向省里申请重大项目配套资金或特殊政策,总要经歷反覆沟通和漫长等待。
但这一次,为支持青云科技產业链的初步形成,水又市上报了一个关於设立“高新技术產业引导基金”的方案,省財政厅、发改委的批覆速度快得惊人,而且额度比市里申请的还有所上浮。
紧接著,在一次非正式的场合,省长王海峰的秘书“偶遇”李毅飞,閒聊中似是不经意地提了一句:“王省长很关心水又市的发展,特別是你在推动的科技创新和產业升级,认为这代表了古北省未来的方向。
让你放手干,省里是支持的。”
这话看似平常,但传递的信號却极其重要。
这意味著,王海峰省长,这位在省內经营多年、与张乾州关係匪浅的封疆大吏,至少在明面上,对李毅飞的態度从之前的“观察”甚至略带“审视”,转向了“认可”与“支持”。
最大的支持,来自於省委书记曹大伟。
在一次省委专题会议后,曹大伟特意將李毅飞留了下来。
“毅飞,坐。”曹大伟指了指沙发,神情比以往更加温和,“家里都安顿好了?孩子挺好吧?”
“谢谢曹书记关心,都挺好的。”李毅飞恭敬回答。
“那就好。”曹大伟点点头,话锋转入工作,“你回来这半个月,干得不错。
尤其是在推动青云科技落地和后续產业链布局上,思路清晰,魄力也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